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493844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卢亚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段在教学2312中,老师是这样教学的:一、温故知新做好新知识的铺垫1.估算师:谁能来估算一下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生1:把23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板书:2320 1210 2010=200)师: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生2:把23估算成20,2012=

2、240。(板书:2320 2012=240)师: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生3:把12看成10,2310=230。(板书:1210 2310=230)师:同学们一共想出了这么3种估算方法。如果把12看成10,我们估算的结果是230。估算的结果和实际得数相比,是大还是小呢?生:小。师:为什么?生1:把12看成10,12就比10大。生2:把12看成10,它就减去了2,就缩小了2,所以它就大。师: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我们本来要算12个23,但现在只算了10个23,还差2个23,所以要比准确得数要小。2.口算师:那准确得数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口算一下,并在练习本上把口算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

3、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想法板演2310=230 232=46 230+46=2762012=240 312=36 240+36=276)师:黑板上有两种算法。请大家先来看第一位同学的做法,还有谁是这样做的?师:不是这样算的同学注意看,你能明白这种算法吗?有同学点头,有同学摇头,我们先来请这位同学解释一下他是怎么算的?生:我就是先用10和23相乘,再用23乘2,然后再用得数相加。师:好多同学好像还是不太明白。这样吧,请大家在信封里拿出一张圆圈图。请你在图中用笔圈一圈2310是算的哪一部分?232又是算的哪一部分?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有办法,我们新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好算,他想起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

4、位数乘一位数,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内容就把问题解决了。这位同学所用的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转化。(板书:转化)二、探索交流做好新知识的过渡3.笔算师:像这样的横式是表示口算过程的一种方式,以前我们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还学过用竖式计算,其实用竖式计算也是表示计算过程的一种方式。现在就请同学们试一试,2312怎样用竖式计算呢。师:好了,同学们。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是怎么想的。(展台展示:23 12 276 )师:说说看。对他这种算法进行一下评价。生:他这个直接算出276的话,又得相加又得什么的,不能直接在算式上直接表示出来吗

5、?师:听明白了吗?他的意思是刚才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得数算出来,而他这个直接把得数写出来了,没有把过程记录下来。师:用竖式计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计算过程记录下来,防止算后面的把前面的忘掉。好了,来看下面一种算法,看他是不是写出了过程。(展台展示: 2 3 2 3 2 3 02 1 0 +4 64 6 2 3 0 2 7 6 )师:说说看,他是不是把过程写出来了。生:他确实是把过程写出来了,可是这样太麻烦了,要写三个竖式师:是这样吗?确实把过程写出来了,可是写了三个竖式,的确有点麻烦。师:刚才这位同学直接写出得数大家觉得体现不出过程,这样写你又觉得太麻烦。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记下计算过

6、程,又不那么麻烦。生:先把那个2312列出来,然后再用232就等于46,然后再用2310等于230,然后再用46加230就等于276。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把它们合并一下生:竖式还是直接列23乘12,先写23乘2的得数46,然后在下面再写23乘10的得数230,最后把它们再相加师:我听明白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课件演示23 12 4 6 2 3 0 276 )师:刚才我们列了三个竖式,大家觉得很麻烦,原因是有很多的重复的地方。比如,2个23,既然是同一个因数,我们就可以写一个,再看12我们是把它们分成了两部分,再写竖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也写成一个因数。23乘2的得数写哪? 生:横

7、线下面。 师:23乘10的得数呢? 生:再往下写。 师:最后得数要? 生:加起来。 三、点拨引领做好新知识的升华 师:用竖式计算时,先把竖式写上。先算23乘2,也就是用个位上的2和23相乘。我可以一位一位的去乘,先算2乘3得6,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2得4,写到十位上。 师:然后再算23乘10,也就是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也要一位一位的乘,先算一三得三,怎么写? 生:写在十位上。 师:我怎么写?写几? 生1:写3。 生2:个位上落0。 师:用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3相乘得到的这个3表示3个? 生:3个十。 师:所以要写到十位上。有的同学认为在个位上要写0,有些同学认为可以不写。如果我不写的话行不

8、行? 生:不能不写,因为不写的话那个3就成了3个一了。 师:这是你的想法,还有谁想说说。有没有认为可以去掉的? 生:我认为可以去掉,因为那个0是没有用的,因为那个6加0还是6,所以就可以直接落下来。 师:可是人家那个同学担心去掉就表示3个一了。 生:不会的,它写在十位上还是表示3个十。 师:我把这个3写到什么位上了? 生:十位上。 师:位置决定了它的大小,写到十位上它就表示3个十。所以这个0去掉也不会认为是3个一的。 师:继续往下看。一二得二,2写在哪? 生:百位。 师:然后把这两次的得数再? 生:加起来。 师:为什么把这两次的得数加起来呢? 生1:如果不加起来的话,它就不是这个算式的得数了。

9、 生2:因为要算这个算式的总和。 师:我们算的时候是分两次算出来的,还得再把这两个得数相加。既然大家都知道这两个数要相加,所以一般为了简便,这里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反思: 一、温故知新做好新知识的铺垫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像盖楼房,首先必须打好地基,然后才能一层一层的往上加,数学也一样,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前面学过的知识有密切地联系,所以在新授知识前,必须做好相关旧知识的回顾,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也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障碍。 二、探索交流做好新知识的过渡 学生在自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10、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索交流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大家讲解,一起评议”,同桌学生或座位前后几位同学可以交流自学收获,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不仅能够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索交流,他们可以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点拨引领做好新知识的升华 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通过这几个环节,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将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