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4922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科学教案定稿.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一课 什么叫机械课型授课日期 月 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教学难点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教学手段教 学 过 程复 备集中话题1、 首先眼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并巩固。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步。1、 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2、 学生交流。3、 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4、 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5

2、、 出示起子。6、 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出示刀。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难度)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10、讲古人的机械。(P3)回顾和解释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复备审核人:_ 201_年_月_日课 题第二课 怎样抬高讲台课型授课日期 月 日

3、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教学难点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对杠杆的几种作用也了解教学手段教 学 过 程复 备集中话题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学生到这里应该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7、 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由学生来试。(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

4、室的讲台的一角的。)探索和调查1、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2、 学生用杠杆试。3、 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4、 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5、 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6、 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结合P5图)7、 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8、 学生讨论实验。9、 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10、 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11、 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回顾和解释1、看阿基米德的话。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课 题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课型授课日

5、期 月 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教学难点知道控制变量,也 能设计实验研究变量对斜面的影响。教学手段教 学 过 程复 备集中话题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1、 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

6、呢?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探索和调查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4、设计实验。5、交流、改善实验。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9、讨论。10、指定实验计划。11、交流、改善计划。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回顾和解释13、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课 题第

7、四课 拧螺丝钉的学问课型授课日期 月 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解释影响轮轴的因素,也能解释复杂的轮轴。教学手段教 学 过 程复 备集中话题从生活中引入课题、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1、 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2、 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3、 生

8、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讲解轮轴的概念。探索和调查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2、讨论、交流。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4、设计实验。5、交流、改善实验。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回顾和解释1、观察P10图,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课 题第五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课型授课日期 月 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

9、的作用教学难点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教学手段教 学 过 程复 备集中话题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做为选做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1、 有谁做过升旗手。2、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3、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讲解滑轮的概念。探索和调查、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10、。7、讨论实验。8、交流、改善实验。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11、讨论。12、实验验证。回顾和解释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课 题第六课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课型授课日期 月 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教学重点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知道他们的特点和用途。能够对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进行比较,知道他们的应该范围。教学难点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

11、传动, 并能组装简单的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教学手段教 学 过 程复 备集中话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 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1、 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2、 交流。3、 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4、 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5、 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探索和调查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2、展示、交流示意图。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4、展示制作的模型。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

12、成简单机械吗?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回顾和解释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课 题第二单元1、折形状课型授课日期 月 日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2、 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3、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教学手段教 学 过 程复 备集中话题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引出本课的内容,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