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9149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亲手整理)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二、学情分析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

2、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四、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古筝音乐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1、在本单

3、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

4、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1)把诗读通读顺。(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三)再读;感悟诗意。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

5、桌交流讨论;理解。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鸟飞尽云独闲孤单寂寞山相对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

6、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四)朗读;背诵。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2、配乐朗读朗读。3、指名读。4、学生齐读。5、背诵。(五)扩展。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设

7、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鸟飞尽云独闲孤独寂寞山相对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

8、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

9、、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0、”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

11、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忆江南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二、说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

12、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

13、”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 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 (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 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 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 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

14、)。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 (教师配着古乐范读) 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刚才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