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知识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491438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流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流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流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流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流水冰川水谢丰水期地卜水位i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7T补.湖泊水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 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 少、季节变化 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 区最为典型昼 Mir/ *4R OOoof 八 OOooO O o7 O o20l8oi 2 3 4 3 8 7 8月)春季12 3 4 5 6 7 8 9101112。)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东北地区状况以性雪和主要在

2、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和冰川储量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普遍高低 关系流量(m呐)1 2 3456789101112段)地下水位与全年河流水位的普遍高低 关系特别关注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影响河流水

3、文特征的因素及分析思路水文特征要 素描述持征影响因素应用水位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 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 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或分析某一河流臬一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大或小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流 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或分析某一河流某一水文特征含沙量含沙量大 或小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或分析某一河流某一

4、水文特征结冰期有或无,长或 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 0 C ;有结冰期,最冷 月均)V 0 c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或分析某一河流某一水文特征凌汛有或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由低 纬流向周纬的河段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原因措施自然原 因人为 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原因措施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 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水

5、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注:(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流量的大小。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 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流量是由河流来源决定的。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

6、致。 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看纵横坐标的名称及数值流量(立方米/秒)300200看流量的变化特征流量q旧/、 温度(TC)温度1005 6 7 8 9 101112(月)综合分析孩河流流域特征看影响流量变化的图 示,如温度、降水等伏早1471012 (月)1(长江中下泌地区)471012(华北地区)1a北方47(东部季风区)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干流通常有很多支流汇入,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河流进行描述: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 河流的长度及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水系类型二、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1

7、河流与气候(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2) 河流对气候的影响(湖泊水库等湿地)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2河流与地形的关系(1)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I影响河流流向I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I影响水源状况、流域范围I受东西走向的山脉制约,我国长江水系,位于昆仑

8、山一秦岭和南岭之间,支流南北汇入干流;美国密西西比河受南北向的科 迪勒拉山系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影响,支流东西向汇入干流;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特征、亚马孙河东西向干流、南北向支流 特征都是受地形影响所致。I影响河道状况I河流上游,多流经山区坡陡落差大,流速大,冲刷强,河床多砾石,往往河道狭窄,多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落 差与流速减小,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床多为粗沙;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宽展,多曲流,以淤积为主,河床多细纱或淤 泥,利于灌溉航运。I影响河流性质I山地型河流,例如日本的河流,河短流急、含沙量大,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旅游资源,而航运、灌溉等水利效益低; 平原型河流,例如莱

9、茵河、亚马孙河,流速缓慢,水量稳定,航运、灌溉价值高;植被条件好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植被条件差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大。(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3.河流入海口与海水(1)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3)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况三、河流与人类活动1.河流与农业图例一3,0笄盐度m%)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 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 供的有利条件有:田一类水质三类水质EZ3 四类槌田绷类倾(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2) 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10、、冲积扇等。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3)便利的水运2. 河流与工业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1)河流的运输价值(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3)影响具体工业部门的选址:(4)平坦的地形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水污染工厂(印染厂)、水厂的布局等。提供能源(水能):我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4)平坦的地形3. 河流与城市(商业中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其区位优势包括:1.提供水资源2.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水运与港口)3.农业基础好4.地形条件好:地势低平案例:东南亚地区多数国家的首都都位于河流两岸或三角洲地区;我国省会城市多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等。 河

11、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河流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水运、军事防卫、旅游四个方面。因此,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沿河设城的区位类型主要有: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转运),如赣州市;位于河流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集散、中转),如武汉;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宽广),如上海市;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4. 河流与旅游业河流是一种水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如: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多瑙河风光、三江并流地区等。一般欣赏要求:(1) 坐船或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体会人在画中

12、游”的佳景。(2) 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上俯瞰:黄鹤楼一一长江5. 河流与人口分布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原因分析: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 四、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 1.开发利用与保护(1)水资源: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适度,水污染、水土流失等)(2)水运的开发(水污染、生态保护)(3)水能:水电站的修建(污染与生态保护)(4)水景旅游资源的开发(污染与生态)2治理(1) 洪涝的治理:尼罗河、长江、黄河、鄂毕河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中下游地区)(2)水污染治理:(

13、3)河流长度缩短、断流防治:(4)泥沙的治理或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等)I以长江流域为例:上游地区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水电开发是其重点,针对该区域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的状况,要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中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土地、矿产资源优势,建设商品粮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整治重点是 退耕还湖、防治洪涝灾害;下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同时综合治理环境 污染,改善水体和大气质量。I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I(1)洪涝灾害的原因自然原因:I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b-水文特征

14、(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I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I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I(2)河流的治理措施I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I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I自然原因:I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I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I (2)人为原因:I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