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听觉器官结构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49091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觉-听觉器官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听觉-听觉器官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听觉-听觉器官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听觉-听觉器官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听觉-听觉器官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觉-听觉器官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觉-听觉器官结构(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觉听觉器官结构 人类感受声音的器官就是我们熟知的耳(ear),然而它的结构十分精巧,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它的复杂功能。人们把耳区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由声源振动引起空气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经内耳的感觉毛细胞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后者传送到大脑的听觉皮质,从而产生听觉感受。听觉对动物适应环境和人类认识自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类,有声语言更是交流思想、互通往来的重要工具。 动物的耳朵,曾经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进化过程。到了高等脊椎动物,外耳和中耳都已充分发展,能更有效地收集和传递声波的能量,同时,内耳与听

2、觉神经系统也相应地在结构上愈加复杂,功能上愈加完善,蜗管增长、蜷曲而成耳蜗,内部结构更加精细。人是高等动物,智力高度发达,听觉器官进化更为完善,具备了极其复杂、细致而特化的听觉系统,以便更好地适应于外部世界。结构精密的耳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就是我们能看见的耳郭和外耳道,而中耳和内耳却被包含在头侧部一块称为“颞骨”(temporal bone)的骨内部。中耳包括一个小腔“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鼓膜分隔外耳道底与鼓室,鼓室内含有听小骨。内耳主要是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等,听觉感受器就藏在耳蜗内的螺旋器(Corti器)中,螺旋器上的毛细胞接受听觉信息,再由听神经(蜗神经)传至大脑

3、,从而产生听觉。下载Cult3D交互式三维图形浏览插件 Cult3D插件安装指南结构精密的耳 颞骨 颞骨(temporal bone)位于头颅两侧,是构成颅底和颅侧壁的一部分。颞骨向上与顶骨相接,向前与蝶骨相接,向后与枕骨相接,参与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每侧颞骨可分为5个部分,即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以及内耳道都包含在颞骨内,可见颞骨与耳在结构上关系非常密切。 颞骨在颅底中的位置 体 验 鼠标的使用:按下并拖拉鼠标左键可以旋转三维对象;按下并拖拉鼠标右键可以放大或缩小三维对象;同时按下并拖拉鼠标左、右键可以任意移动三维对象。按“c/C”, 或“b/B”等键,可以改

4、变背景颜色。 下载Cult3D交互式三维图形浏览插件 Cult3D插件安装指南 中耳、内耳的大部分结构都包含在颞骨内结构精密的耳 耳郭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auricle)除最下部柔软的耳垂(earlobe)外,其余部分均由软骨外覆软骨膜和皮肤而组成。耳郭外面有一外耳道口通向内侧的外耳道。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还可以帮助判断声源的方位。左图:耳郭的外侧面中图:耳郭的背面右图:耳郭的各部名称结构精密的耳 外耳道 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自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长约2.53.5cm,可分为外1/3的软骨部和内2/3的骨部,外耳道全长略

5、呈S形弯曲,外段向内、前和微向上;中段向内、后;内段向内、前和微向下。所以耳科医生在检查外耳道深处或鼓膜时,需将耳郭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成一直线方可窥及。外耳道的皮肤含有耵聍腺和皮脂腺,它们分别分泌耵聍(cerumen)和皮脂形成蜡状耳垢,具有抑菌杀菌、保护外耳道的作用。外耳道示意图结构精密的耳 鼓膜 鼓膜(tympanic membrane),也叫耳膜,位于外耳道的底部,分隔外耳道与鼓室腔,距离外耳道口约2.53cm。鼓膜呈椭圆半透明的薄膜状。鼓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的倾斜角,其外面朝向前、下、外方向。婴儿鼓膜更为倾斜,几乎呈水平位。鼓膜的高度约0.9cm,宽约0.8cm,厚约0.1cm。

6、鼓膜虽然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外层是皮肤,中间层是放射状和环状纤维,内层为粘膜。所以,鼓膜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鼓膜上方14的三角形区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其余34部分称为紧张部。 耳科医生借助额镜可观察到鼓膜,其外观灰白色、有光泽。在其内面,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其中央最凹陷处,称为鼓膜脐部。自鼓膜脐部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名光锥。 鼓膜具有集音和扩音作用,还可保护中耳,避免细菌直接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鼓膜也保护内耳,使之不受声波的过分干扰而损伤。 正常鼓膜的形态与分部结构精密的耳 鼓室 鼓

7、室(tympanic cavity)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为颞骨岩部内的不规则含气小腔,类似一个竖立的小火柴盒,可以分为6个壁。鼓室腔内面均覆有薄层粘膜,并与咽鼓管、乳突小房等处的粘膜相延续。鼓室内含有重要结构,包括听小骨、听韧带、听骨肌、以及血管和神经等。 鼓室的顶壁即鼓室盖,是分隔鼓室与颅腔的薄骨板,中耳疾病可能侵犯此壁,从而引起颅内并发症;鼓室底壁又称为颈静脉壁,是分隔鼓室与颞骨下方颈静脉窝的薄层骨板。此壁有时可出现先天性缺损,对这种病人施行鼓膜或鼓室手术时,极易伤及颈静脉球而发生大出血。鼓室的前壁为颈动脉壁,将鼓室与前方的颈动脉管分隔开,这个壁的上方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管道的开口,即咽鼓管口

8、。鼓室的后壁为乳突壁,有个比较大的乳突窦开口。鼓室借乳突窦向后通人乳突内的乳突小房,因此中耳炎可经此延至乳突小房而引起乳突炎。鼓室的外侧壁又称鼓膜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鼓室内侧壁,也称迷路壁,即内耳前庭部的外侧壁。此壁的中部隆凸为鼓岬,其后上方有一卵圆形的孔洞,称为前庭窗,面积约3.2平方毫米,该窗被镫骨底板所封闭;后下方有一圆形的蜗窗,它的面积更小,只有2.8平方毫米,蜗窗被蜗窗膜(第二鼓膜)封闭。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为面神经管凸,内藏面神经。此处骨质很薄,甚至缺损,在中耳炎症或中耳手术时容易伤及面神经。体 验 鼠标的使用:按下并拖拉鼠标左键可以旋转三维对象;按下并拖拉鼠标右键可以放

9、大或缩小三维对象;同时按下并拖拉鼠标左、右键可以任意移动三维对象。按“c/C”, 或“b/B”等键,可以改变背景颜色。 按“q/Q” 键和“w/W” 键,分别隐藏显示 鼓膜;按“a/A” 键和“s/S” 键,分别隐藏显示 锤骨和砧骨。 下载Cult3D交互式三维图形浏览插件 Cult3D插件安装指南结构精密的耳 听小骨与听骨肌 鼓室腔内有三块很小的骨头,它们就是专门传导声音的听小骨。它们互相由关节连成一串,叫听骨链,由外到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分别形似锤子、铁砧和马镫。听骨链体积小,重量又轻,总重不过50毫克,是人体内最小最轻的骨。锤骨和鼓膜相连,它的锤骨柄就埋在鼓膜内外层之间,其锤骨头和

10、砧骨体相连,形成锤砧关节。砧骨位于锤骨和镫骨之间,它的体部和锤骨头相连,砧骨长突借砧镫关节连接镫骨头。镫骨形似马镫,它的底部叫镫骨底板,底板正好嵌在内耳的卵圆窗或前庭窗内。声波就是经过外耳道,振动鼓膜,推动听骨链,最后通过镫骨底板,经卵圆窗传到内耳的。三个听骨中任何一个如果被炎症腐蚀破坏,都会造成声音传导中断,引起传导性耳聋。 在锤骨和镫骨上各附有一条小肌肉,分别称为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当这两条肌肉收缩时,鼓膜就变形内陷,紧张度增加,而镫骨则被从卵圆窗稍稍拉出。因此它们有控制听骨链运动、保护内耳的功能,以防过强声波损伤内耳。 听骨链与听骨肌三维模型 体 验 鼠标的使用:按下并拖拉鼠标左键可以旋转

11、三维对象;按下并拖拉鼠标右键可以放大或缩小三维对象;同时按下并拖拉鼠标左、右键可以任意移动三维对象。按“c/C”, 或“b/B”等键,可以改变背景颜色。 下载Cult3D交互式三维图形浏览插件 Cult3D插件安装指南结构精密的耳 乳突与乳突气房 乳突窦(mastoid antrum)位于鼓室的后方,向前开口于鼓室后壁上部,向后、下与乳突小房相连通。乳突窦是鼓室和乳突小房之间的交通要道。乳突小房 (mastoid cells)为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但互相连通,腔内也覆盖着粘膜,且与乳突窦和鼓室的粘膜相连续。故中耳炎症可经乳突窦侵犯乳突小房而引起乳突炎。 多数人的乳突

12、气房发育较好,有很多的含气小房,可称之为气化型乳突,但少数人乳突气化不良(板障型乳突),甚至基本上没有气化(硬化型乳突)。 结构精密的耳 咽鼓管 咽鼓管(auditory tube)是从鼓室通向鼻腔后方的鼻咽的一条管道,长3.54.0cm。咽鼓管靠鼓室端的13由硬骨组成,靠鼻咽部的23由软骨构成。管的两端膨大,中间窄小,叫咽鼓管峡。咽鼓管向后外方向开口于鼓室前壁 处叫做咽鼓管鼓口 ,在鼻咽的开口是咽鼓管咽口。鼓口始终保持畅通无阻,而咽口像是一个单向阀门,平时它是关闭着的,只允许中耳内的液体或空气逸出,而不允许鼻咽的分泌物和细菌进入鼓室。只有当张嘴、唱歌、咀嚼、打呵欠,特别是做吞咽动作时,由于咽

13、肌的收缩,咽鼓管咽口才会瞬间开放,这时外界空气 即可进入鼓室,这样鼓室内、外压力就达到平衡。咽鼓管闭塞将会影响中耳的正常功能。 紫红色结构示咽鼓管软骨结构精密的耳 内耳迷路 内耳是一些埋藏在颞骨岩部里的复杂而弯曲的管道和膜性囊,因为它构造复杂,管道盘旋,形同迷宫,人们常常称之为迷路。内耳迷路外壳质地坚硬,叫做骨迷路。骨迷路中包藏着和它形状大致相似的膜迷路。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的间隙内流动着外淋巴液。膜迷路里含有内淋巴液,它不和外界直接交通,因此膜迷路是一个盲管系统。而外淋巴液通入脑的蛛网膜下腔,与脑脊液是沟通的。因此,膜迷路是悬浮在骨迷路的外淋巴液中。 坚硬的骨迷路外壳和其中的外淋巴液构成了娇嫩

14、的膜迷路可靠的保护层,这样,膜迷路就不会因为头部的剧烈活动而被震坏。膜迷路是内耳的“心脏”,内耳中复杂的听觉和平衡觉感受器就位于膜迷路之中。一般把内耳迷路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半规管和前庭与人的平衡觉相关,耳蜗则直接和听觉有关。 体 验 鼠标的使用:按下并拖拉鼠标左键可以旋转三维对象;按下并拖拉鼠标右键可以放大或缩小三维对象;同时按下并拖拉鼠标左、右键可以任意移动三维对象。按“c/C”, 或“b/B”等键,可以改变背景颜色。 下载Cult3D交互式三维图形浏览插件 Cult3D插件安装指南结构精密的耳 半规管 依据所处的方位,三个半规管分别叫做外半规管、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大

15、致呈半圆形,它们彼此交通,又互相垂直。其中靠外侧的外半规管也叫水平半规管,但事实上外半规管并不是完全处于水平位置,当人直立时,它和水平面大约呈30角。另两个半规管也并不是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谓垂直是对外半规管而言的。 半规管同内耳迷路其它部分一样,也分为骨性和膜性两部分。当然在骨半规管和膜半规管之间也充满着外淋巴液,而膜半规管内充满着内淋巴液,也就是说,膜半规管套在骨半规管之内。每一个骨半规管的一端膨大成为骨壶腹,相应地,其内部有膨大的膜壶腹。在膜壶腹内,有一个隆起,叫做壶腹嵴。壶腹嵴是半规管内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它是重要的动平衡感受器。当头部运动的时候,由于惯性的关系,会引起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的流动。这种流动能够刺激壶腹嵴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由于每侧三个半规管互相处于垂直的位置,这正适合于人所处的三维(前后,左右,上下)空间的需要。所以,不论头向哪一侧方向运动,对一耳来讲,至少有一个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会流动。大脑综合由不同半规管送来的神经冲动,就可以知道头部运动的方向,从而通过神经反射,发出命令给有关的肌肉群,或收缩,或放松,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结构精密的耳 前庭与椭圆囊、球囊 前庭就是介于三个半规管和耳蜗之间的一个较大的骨性腔,打开前庭的骨壁就会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