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49054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张丹婷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作用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自古至今,经历了多种变化。我个人认为,在此项课程改革之前,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作用、角色的种种定位都存在片面性,都欠科学,只有这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才是科学的。 一、“教师中心论” 中的教师 教师中心论是一种主张教学活动由教师主宰的学说。这种思想很早便形成。在我国,教师被列进“天、地、召、亲师”的序列里,学生对教师只能恭敬从命,不能反问质疑。在西欧中世纪,学生对教师也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不能问;只能信,不能疑。这种教育思想一直流传到18世纪,直到当代,仍然有一些学派拥护这种“教师中

2、心论。”他们认为,学生只靠自己是不能理解他所必须学习的一些学生的智慧,能力的发展只能靠教师的引发和教导。因此,他们主张教师要主宰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这种思想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夸大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目前,这种思想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影响,不少教师有意无意地主宰整个教学活动,垄断整个教学过程。 二、“学生中心论” 中的教师 “学生中心论”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自然发展需要及其活动为中心,按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安排的学说,其代表者为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师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执行看守和助理者的任务;提出儿童应成为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教育

3、的一切措施应围绕他们转动。这种理论重视儿童的动机和需要,强调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但另一方面又完全贬低了和否定了教师的作用。因此,这种理论是片面的。 三、“课本中心论” 中的教师 这是关于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课本进行的一种主张,认为课本知识为学生认识的主要源泉;教师的唯一任务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唯一任务是掌握课本编者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知识,其余不必旁顾。这种主张重视系统知识的学习,重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忽视了教学系统整体性的特点违背了系统必须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才能保持动态平衡,并向前运动发展的规律。因此,这也是错误的教学观点。 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中的教

4、师 我国教育界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事实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仍然是教师垄断了沟通,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教师还是专家,还是教学的主宰、指挥官; 学生还是不得不跟着老师思维走,不得有半点偏差,否则就得掉队。这样,学生还是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

5、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很明显,纲要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的交往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材中心论”和现实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纲要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而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这就意味着教

6、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意味着师生对话、参与,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志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也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

7、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决策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而有着独特的作用。根据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通过实践活动,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其量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首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那就是创造

8、出班级气氛,创造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要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学教师组织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组织能力更显重要。要使组织活动成功,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 例:两个同学一组猜数游戏: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你猜猜是什么? 乙:这个数比划50大吗? 甲:对。 乙:比70小

9、吗? 甲:对。 乙:比 60大吗? 甲:不对 乙:比56大吗? 教师利用上述的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其中包含着朴素的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若不及时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无论如何跳都摘不到桃子,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信心,最终放弃

10、学习。因此,活动课教学,引导也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不断的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例如:在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实物(如篮球、乒乓球、饮料瓶、粉笔盒等)中选取素材,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分类等活动,形成对有关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又如:教学中设计下面的活动: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水壶、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学生通

11、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会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放弃“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弯下腰来,做学生的学习伙伴,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差异,才能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数学这门工具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充满人文性。 传统的数学,由于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削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有灵魂、有理想的教师,应该从教师中心主义中走出来,和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此文于2002年11月获深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