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49023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篇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解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访边塞。这首诗是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参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观察,指慰问保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征蓬:随风飘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因季节是

2、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像一只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地区,也是诗人自喻。 胡天:胡人领地的上空。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赏析】 使至塞上不同于一般写景的诗,而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诗中描绘了塞外的荒芜景象、塞上的战斗风云、诗人的悲凉心情以及边将的赫赫战功。全诗感情沉郁,笔触雄浑,画面宏阔,风格苍凉

3、,是王维边塞诗的杰作。 这首诗的特点是:诗中叙事虚中有实,其妙处在擅长用事,根本上是借汉喻唐。全诗缀联汉人与匈奴对抗的各种典故,包括物名、官名、地名、人物、大事等。制造出一种寓于诗情画意的境地,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诗中写景,则是实中带虚,其妙处在于善用比兴。“征蓬”、“归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飞转在秋天,鸿雁北归在春天,二物实不行得兼。而诗人妙在实物虚写,不受时空限制,意在融注他奉命出访飘泊在外的悲壮情怀。“大漠孤烟”,也是西北边塞实景,但实中带虚,景中寓事,诗人不仅以此阔大景象衬托悲壮的感情,更借以渲染战斗的紧急气氛,或一场战斗刚刚完毕。“长河落日”,也使人感受到战斗完毕的一种安静气氛

4、(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书中林东海析使至塞上)。 这首诗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联写景艺术的绝妙。短短十个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征,又细心锤炼出“直”、“圆”这两个形容词,从而通俗自然而又有力地勾画出塞外风光的苍莽、孤寂、秀丽、壮阔。“直”与“圆”这两个字,正是看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的一对诗眼,如同画家的画龙点睛,把这一联乃至全诗都点活了。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篇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山东:指华

5、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奇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赏析】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可谓千古名篇。写这首诗时王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究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都市越是繁华喧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 诗的开头直接以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家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惦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动,含蓄肤浅,既朴实自然,又曲折有致。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

6、,重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境况的感受,都分散在这个“独”字里面。而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剧烈得多。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肯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简单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行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因此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很多美妙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非常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实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胜利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三四两句,假

7、如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家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觉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似乎圆满的不是他未能和家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好像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境况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爱护。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篇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赏析】 诗的主旨是眷怀友人,起句

8、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予情思;第三句示意珍重友情,外表好像嘱人相思,反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终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红豆产于南方,牢固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格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予情思。这样写来,便

9、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予怀思的心情,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照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宠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会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记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忱,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