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二  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49006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二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二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二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二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二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二部分 专项二 热点二  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感悟针对训练1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观点()A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C体现鲜明的民本思想 D强调了宗法血缘关系B材料强调从统治者到老百姓都要行“仁”,可以排除A、D两项,而C项的民本思想则是古代君主专制下的民本,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2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

2、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A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民生是政治、经济的根本,即民生问题就是国家的根本,A项符合题意。B项与民生主义的含义不相符;C项表述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3中国共产党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最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是()A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民个体私有制B大搞人民公社,建设农村集体所有制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D“农民个体私有制”说法错误,“大搞人民公社”不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排除A、B两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排除C项。农民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故选D项。4有人说:“福利权利是公民身份权利的合理延伸,它的出现可以使公民真正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而不至于时刻生活在疾病、贫困、失业等阴影之下。”但是福利国家制度并非尽善尽美,如发表于1958年的漫画就辛辣地讽刺了福利国家的弊端。此处福利国家的弊端主要指()领取养老金者的困境A福利国家无法防止贫富分化B福利措施对年龄限制太严格C福利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赤字D福利措施纵容了年轻人的懒惰D结合图文信息可知,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年轻人和老人都能获得高福

4、利,B项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

5、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

6、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可得出对贫困进行分类定级;根据材料一“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可得出扶贫方式比较多样;根据材料一“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可得出扶贫中临时救助与常设机构并存;根据材料一“北朝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可得出强调地方政府在扶贫中的责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可得出精准定位、精准扶贫,注重实效;根据材料一“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可得

7、出把短期脱困与长期自生相结合。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可得出注重防灾意识;根据材料二“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可得出主张建立备荒机制;根据材料二“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可得出鼓励民众储蓄与投保;根据材料二“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可得出主张建立中国特色社保体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可得出体现了郑观应心怀国家,热心慈善;根据材料二“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可得出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利用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答案】(1)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持,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2)特点:救灾与防灾相结合;赈灾与备荒相结合;鼓励民众平时储蓄和筹备保险;强调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原因:中国近代灾荒频仍,郑观应富有慈善情怀;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