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48900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肇事(zho) 歹徒(di) 荡涤(d) 鲜为人道(xin)B惬意(xi) 澎湃(bi) 赫然(h) 泰然处之(ch)C绮丽(q) 贮藏(zh) 枢纽(q) 茅塞顿开(si)D诘责(ji) 破绽(dng) 迸流(bn) 随声附和(h)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弱国好学的学生也一视同仁,热情教育。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C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活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2、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等造成的。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解说:这句话无语病。B玛丽笑着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解说:

3、这句话的标点使用全都正确。C诚惶诚恐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意趣盎然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6、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给予,是最大的回报。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A B C D7、用诗文原句填空。(1)庭中有奇树,_。(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冰霜正惨凄,_。(刘桢赠从弟)(4)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5)东皋薄暮望,_。(

4、王绩野望)(6)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7)征蓬出汉塞,_。(王维_)(8)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9)几处早莺争暖树,_。(_)钱塘湖春行)(10)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二、文言文阅读。(15分)石渠记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tio)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

5、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选自柳河东集)(注释)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泓:深潭。纡(y)馀:曲折伸延。箭:小竹。庥(xi):同“休”,休息。酾(sh):分流,疏导。俾(b):使 。蠲(jun):古同“涓”,清洁。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折西行 西市买鞍鞯(木兰诗)B然卒入于渴 佁然不动(小石潭记)C其长可十许步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D睨若无穷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

6、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列坐而庥焉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D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视之既静,其听始远。4文中描绘的渠水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内容分析。并请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第二段加点的“惜”字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1D2C3看它很宁静,听起来很悠远。4特点:幽深清澈、水流曲折、水声多变。心情: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看社戏(节选)王英琦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

7、民间早已演得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这又是当地人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豫剧毕竟姓豫。据说“民国”三十一年,河南密县有个崔庙,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一时传为美谈。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有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

8、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而今,我就寄生在这“荒村鄙邑”,夹杂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滋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有滋味。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

9、垢,全看个一清二白。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说话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么?我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孰料,背后却包藏着

10、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妈,你看!”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顺着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这孩子多大了?”“六个月了。”“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赡养儿子。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俺这孩儿这几天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我帮她抱孩子的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

11、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之大。“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她要说的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有删改)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豫剧的特

12、点。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作者说自己“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做戏的人”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你从作者的“明白”和“懂得”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2、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

14、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