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488737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加连减教学案例教材说明: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计算困难,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口算,学生集体快速口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8+2 10-3 3+2 8-6 10-5 5+4 6-3 6+3 7+2 9-4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一道加,一道减)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复习旧知,重点让学生说出大括号和问号的作

2、用,为新课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1、学习连加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跑来又跑来)提出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小朋友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

3、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计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学习连减 师: 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呢?小鸡吃饱了怎么办呢?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走了两只用减法,又走了两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8-2-2=4【自主探索连减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3、归纳小结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相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从左往右计算。4、完成72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

4、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摆的过程中加深对连加连减算式意义的理解。】三、巩固应用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3、动物们排队做操,小狗左边有3只动物,右边有5只动物,猜一猜,小狗站的这一队一共有几只动物?【开拓性练习,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推理的基础上,渗透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点评:教学中的不足:1、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最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适当的安排一些游戏。2

5、、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加强。3、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中的亮点:1、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复习前面的旧知识,引导学生的“说”水到渠成的引入了新课。2、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的概念。整节课以“小朋友喂小鸡”为线索,并配以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探索、交流,巧妙的完成了从“动作过程”向“运算过程”的转换,使学生建立起连加、连减的概念,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与交流的机会,增强交流的意识,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也很好地

6、发挥了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4、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一些环节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5、练习的设计注意了练习间的梯度,而且富有趣味性,特别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我利用课件,把书上两个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动态课件的展示,很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小鸡两次走来以及离去的数量,形象具体。让学生通过感受“跑来、又跑来”与“走了、又走了”的生活经验,来明白算式的含义。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时间比较短,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任务较繁重,接受起来较困难,我就采取重点分散的方法,先

7、进行连加教学,轻松过后,进行连减的教学,这时,我有意放手,让学生探究出连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通过总结,练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还要多动脑筋;还有就是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开发区中学小学部 2010年11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