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488107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案例 庞刚志(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71) 摘要:以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主线,通过创设三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关键词:二氧化碳性质 探究 合作 自主 情境 分组实验 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并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中的一种,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02和H2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今后学习C、CO、 H2C03、C

2、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是整个初中化学学科的一个教学重点。2、学生知识水平: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现象和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支持燃烧等,但对有关现象的原理认识不够。3、学生实验技能: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也尝试过一些探究实验,但开展完全自主探究的条件尚不成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简单用途。(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思路。(3)运用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2)运用实验

3、的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认识研究事物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2)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树立环保意识。(3)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四、教学设计思路:“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主线,从 “ 疑 ” 开始,靠 “ 疑 ” 推动,通过创设三个问题情景,结合探究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的学习中。五、教学

4、策略教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导探究,总结归纳 联系生活,升华情感。学法:复习旧知,预习新知 活动探究,合作学习 理解应用,发散思维。六、教学准备学生分组(4人每组),每组自带2个空矿泉水瓶(350ml),实验器材(附一)七、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表 制取CO2,比较装置优缺点 小结:CO2的性质得出结论,分析得出CO2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提出问题小组间交流。从生活走进化学观察演示实验,分析讨论。探究实验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情景一:狗死洞的故事,柯南找原因记录现象CO2性质的课本实验分组实验分析CO2致狗死亡原因,讨论情景二:可乐配料说明里面溶解了大量CO2,为什么可

5、乐称为“碳酸饮料”。情景二:可乐配料说明里面溶解了大量CO2,为什么可乐称为“碳酸饮料”。做出猜想查阅资料情景三:设计实验来验证打开的汽水瓶所冒出的气泡中有二氧化碳。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方便可行的实验方法来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理清知识间联系。知识应用,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情景一】: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有个奇怪的山洞,凡是人牵着狗进去,人安然无恙,而狗却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人说这是专门吃狗的魔鬼在作怪。真的是魔鬼在作怪吗?侦探拿着火把走近山洞,只见洞顶有许多倒挂的钟乳石,地上长有许多石笋,还很湿的,除此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侦探

6、把火把接近地面,这时火焰渐渐变小,最终熄灭。 最后,侦探们得出了答案:魔鬼原来就是CO2气体。【教师设问】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当一回柯南,找出原因。(设计意图:以狗死洞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做好铺垫。)【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用不同的装置分别收集2矿泉水瓶CO2 。图二图一【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教师提问】(实验完毕后)哪位同学指出哪组装置的更有优势【学生回答】第二组会更有优势,原因是它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复习了气体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装置功能的理解。选择矿泉水瓶是因为在后面的实验

7、中需要用到,并且在实验6-3中,我们发现用矿泉水瓶比集气瓶实验的效果要更好,由于瓶口小,倾倒二氧化碳时学生的成功率更高。)【过渡】下面我们利用得到的两瓶CO2气体,我们一起来探究验证狗死洞的故事真相。学生活动探究1 (课本实验6-3及实验6-4)【学生活动】实验现象:1、无色无味的气体。 2、蜡烛从下到上先后熄灭。3、矿泉水瓶变瘪了。【教师提问】通过实验我们得出CO2的那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活动】回答。【投影板书】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回顾情景】CO2为什么会致狗死亡?【学生回答】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投影】真相大

8、白:故事中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导致的低洼地段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难于扩散,而CO2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小狗才会感到呼吸困难,而溶洞的深处会更危险。(设计意图:回应情景一的设问,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继续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记忆,为下一个情景做好铺垫)【教师小结】1. CO2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体积比1:1),密度比空气大【教师引导】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体,这时的二氧化碳我们称为什么?你们知道吗?【投影】“干冰”图片【教师设问】它的用途?【学生回答】人工降雨【投影板书】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2、CO2的化学性质:不能燃

9、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能供给呼吸。(设计意图:把干冰从物理性质这个角度引导出来,非常自然,在学生熟悉的CO2物理性质中,加入一个识记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情景二】教师拿出一瓶可口可乐【过渡】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配料说明里面溶解了大量CO2,那么为什么可乐称为“碳酸饮料”呢,在CO2溶解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提出问题】CO2能与水反应吗?【做出猜想】猜想1: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猜想2: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猜想3: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提供仪器和药品】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的小花,水,稀醋酸、吹风筒、集气瓶、镊子、胶头滴管、烧杯、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等。【查阅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它遇

10、酸会变红。【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纸条滴一两滴稀醋酸 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向紫色石蕊小纸条滴水水 (能或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直接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纸条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 (能或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将喷水后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说明CO2能与 反应生成一种 。、用镊子将中的小花取出后用电风吹稍稍加热说明碳酸不 ,受热易分解。(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发掘教材,把课本实验创设出一道探究题的形式,希望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思维模式,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查阅资料、实验设计、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等步骤,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中考接轨;同时实验操作中又要制取二氧化碳,再

11、次验证“情景一”中图二实验装置的优点,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演示实验】分步进行演示实验-。把每一步小花们放在同一个实物投影下,起到对比的效果。(结合实物投影,以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思考。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一,我们知道使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醋酸【教师追问】酸能使石蕊变红,那水能吗?二氧化碳能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追问】为什么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就能使石蕊变红?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猜想3成立。【投影】投影现象和结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注意:用电风吹的小风即可)【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思考。【教师引导】这说明了什么?

12、【学生回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投影】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H2CO3 =CO2+ H2O(设计意图: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上有层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步步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成功观察到实验的现象是这个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为此,要把各个步骤的小花放在一起比较,会产生明显的对比效果。)【过渡】现在我们都知道“碳酸饮料”的成因,可乐中冒出的是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情景三】考考你:炎炎夏日,市场上销售的汽水大多数都是碳酸饮料,请你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验证打开的汽水瓶所冒

13、出的气泡中有二氧化碳。再选择一种方便可行的实验方法来进行操作。(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不但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设计实验时的思路和严谨性,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问】哪个小组代表来分享一下他们的想法。【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大胆的建议,提出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小结】选择其中的一种来完成猜想。【投影】如右图【教师讲述】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按装置图来完成实验?【演示实验】学生上讲台与老师合作,展示实验。【过渡】实验证明了气泡中有二氧化碳,同时也发现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从而我们得出了它的第三个化学性质,你们说是什么?【学生回答】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教师讲述】生成了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使石灰水变浑浊了。让我们来看看它是一种什么物质。【投影】化学性质(3)CO2 + Ca(OH)2= CaCO3(强调)+H2O 氢氧化钙 碳酸钙(利用此反应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设计意图:老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拉近了师生关系;通过石灰水变浑浊的这个现象,就很自然地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在接触这个难点的时候很自然地领悟了;注意强调的使用。)【我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CO2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