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的评价.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48801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堂课的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堂课的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堂课的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堂课的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堂课的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课的评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与分科课程相对照,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所以在课程评价方面也与传统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不再以考试和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此看出,发展性评价已经成为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充分的发展。它不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得成绩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就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2、方案中的目标,按照一定标准和运用一定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价值判断,既有活动过程的判断,也有学生体验的判断。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体验感悟和收获成果进行反思和关注,使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与进步,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加以改进提高。可以看出其评价的目标指向学生完整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一)过程性原则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经

3、常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即通过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取知识、(二)参与性原则实践证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三)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我们选择的评价主体是多元性的、开放性的。(四)激励性原则区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状况、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 (一)评价方式多样化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取的内容多样,活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所以,其评价方式也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实施,即评价方式多元化。在以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不仅不适用于每一个活动,也不适用

4、于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二)发展性评价的应用1成长记录袋评价(1)成长记录袋的选择价值成长记录袋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成长经历。(2)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与关注方向的不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成长记录袋:目标型:教师按照实践活动应达到的目标与内容列出成长记录袋的主题,对收集的内容不做严格与具体的规定。过程型。展示型:收集的是学生自己选出的最好或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自我反省的内容。(3)成长记录袋的应用首先是在创建成长记录袋之前,有必要进行有效的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活动之前对活动初

5、步的感性理解。我们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是否喜欢进行该主题的研究,希望在主题研究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哪些方面的困难比较难以解决,自己最擅长哪方面等。2. 展示与交流发展性评价的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它可以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具体做法是学生在他人面前进行演示或生活地表演,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1)展示与交流的应用(2)展示与交流的效果3. 即时性评价为了让评价做到及时、适时、即时,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日常评价相结合,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成为一种教育教学常规。在活动过程中,其他学生的态度、老师的反馈便是一种即时性评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穿插。一个良好的评价能为学生带来成就感,这种成功的体验会激励学生乐此不疲地做下去,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4. 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是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例如收集资料情况、合作情况、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等等。这三种评价方式不能够独立存在,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合理地评价。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看出,在课程评价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