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48792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洋淀芦苇生长受水位影响,苇田面积常因水位变化而有较大变化。淀区苇田(指 能织好席的苇地,不包括柴苇地。以下同)原来高程较低,经淀区人民长期夹泥、 施肥、台田管理,现在大部分苇田高程均在 8 米(大沽高程,以下同)以上, 但扔有部分底洼苇地,当淀内水位高于 8 米时便会造成芦苇大面积死亡.苇田面 积的大小与芦苇产量的增减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使苇田面积 有较大变化,因此,芦苇产量亦是经常处于波动之中。1937 年以前白洋淀有苇田 7 万亩(不含安新县以外的其它县在白洋淀中的苇 田),总产量约 5950 万斤。1938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安新,白洋淀人民组织“雁 翎队”抗击侵略瓷,队

2、员们常常隐蔽于芦苇丛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于是侵咯 军下令将主要航道两侧的芦苇各打出 30 余米宽的开阔地,以消弱游游击队武器 的杀伤力。这一措施使白洋淀苇田损失约 5 千亩,造成芦苇大量减产。日本侵 略军投降以后.经几年恢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1949 年,白洋淀苇田已 发展到 8 . 5 万亩,总产 7055 万亩。建国初,政府为扩大苇田面积,鼓励栽苇,1951 年国家拨出粮食,发放贷 款栽苇 5453 亩,此后,苇田面积逐年增加,到 1962 年,已经发展到 12.7 万 亩,产量达到14300 斤。1963 年特大洪水和 1964 年春汛,白洋淀汕柴苇大部分 淹死,苇田面积减少到

3、 7.8 万亩。剩余的苇地全部淹没成苇茬地。1964 年以后, 白洋淀天旱水浅。为配合“农业学大寨”的淀区,提出“向洼地要粮,向淀底要 地,向水中要粮”的口号,把涝死的大片汕柴苇留下的苇茬地挖沟筑台田。1965 年上半年 1966 年上半年,白洋淀水区在洼淀建台田 5000 多亩。这种 情况一直发展到“围堤造田、毁苇种田”,因此,苇田面积在 1964 年的基础上 徘徊,很少扩大。到 1978 年,安新县政府再次发放栽苇贷款,扩大苇田面积。 仅 1980 年即栽苇 8000 亩。到 1982 年,苇田已发展到 11.6 万亩。产量达到 8895 万斤。创产值 1697 万元。1983 年白洋淀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早灾,1984 年 冬,白洋淀全部干涸,淀内车辆通行。旱情一直持续到 1988 年上半年。由于苇 田高出淀底 3 米左右因此得不到维持其正常生长的足够水分,芦苇变矮、苇质 变坏、产量大下幅度下降,但低洼处的汕柴苇质地变好,在淀底蔓延生长,面积 扩大,产量大增。1988 年秋,随着白洋淀旅游逐渐兴起,白洋淀重新蓄水后, 低洼地的汕柴苇产量大减,而栽苇产量却又逐渐恢复。摘自白洋淀志1996 年 2 月第 1 版 参考:白洋淀旅游公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