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487066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 作 者:宋代军 工作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明德小学联系电话:3485591探寻语文教师的课改之路内容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广大语文教师却陷入了迷茫困惑之中。于是语文教师在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上出现了偏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病症。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石,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跳出盲从的窘境?循着名师成长的足迹,我们可以探寻出语文教师的出路。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不和谐 出路近几年,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级教材培训、优质课评选、观摩课研讨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在纷杂的培训中,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新学

2、法,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陷入了迷茫,我们的语文课中出现了各种病症。一、 探寻语文课堂的流行病症病症1: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的不和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于是,不少课堂上,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确讲的少了,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读书,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这的确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但是,学习效果怎样呢?如:人教版第九册鲸的教学导课环节:教师启发:“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便开始了习惯性“自主”质疑:“鲸生活在哪里?”“鲸吃什么?”“鲸长得什么样子?”(对于五年级的

3、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明知故问。)接下来,教师便满意地说:“同学们很会学习,提出了许多问题,好,带着你提出的问题自主读书,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由此案例可以看出,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而学生提出问题了,教师又毫不理会其问题的价值性,又开始了自主读书。试问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哪里?可见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一定的误读。倡导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就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对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的关系有一段精典的论证:“学生处于独立的主体,然处于学的地位;老师服务于学生,然处于教的地位。”由此,可知

4、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主导并不矛盾,只有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否则所谓的自主学习只是徒有其形式,实难有效果。病症2:热闹生动与静心学习的不和谐过去的教学形式太单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毫无表情,被动接受知识。自新课改以后,教学形式真是丰富多彩:说、唱、演、画、读、猜、游戏,一应俱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加入,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热闹生动。如人教版二册棉花姑娘一课,一开始教师就用“我说你猜”的游戏活动进行识字,学生们一个个都热情高涨。接下来伴随着音乐,学生们边演、边读、边说。结果,教师和学生在满面笑容中,开开心心地演了一幕:棉花姑娘生病了,她痛苦地盼望着医生来给她治病的闹剧。整节

5、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生们学得很快乐。但游戏活动之后,还剩下了什么?学生没有静下心来去品读课文,没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痛苦与期盼有人为她治病的心情。教师的讲解是一种教学形式,说、唱、演、读、猜也是教学形式,我们的教学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的教学也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为游戏而游戏,否则没有语文味的课堂,还是语文课吗?至于我们的课堂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这要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切不可为了课堂的热闹生动而放弃对文本的静心品读与感悟。我们的教师也真该静下心来重新研读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念了。病症3:小组合作与个体缺席的不和谐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

6、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以往教学中完全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提出的。而由于教师理解上的偏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如人教版第十册丰碑一课,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就让学生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站在一边旁观各小组内的讨论,而所谓的小组讨论交流,也不过是几位优秀生的展示台,多数学生被“晾”在一旁,成了“观众”。在这样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的个体地位丢失了,多数学生的个体地位丢失了,整个课堂成了一盘散沙,任由几个优秀生在那里自由发挥,所谓小组合作成为虚设。北京小学的李明新校长说:任

7、何时候,教学都是“主动”和“受动”的过程。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整堂课的思想和行为的担当体。尤其是在小学,失去教师的作用是很可怕的事情有些教师怕担上“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罪名,而放弃了教师必要的讲解和指导,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只具其“形”而失去其“神”。病症4: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不和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这个基本特点也给了我们一把标尺,那就是,倘若你侧重了人文熏陶,课上得很生动、很美,但忽略了工具性,学生学得不扎实,再生动也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你只强调了工具性,教得很扎实,但是淡化了人文熏陶,同样不是标准的语文课。

8、”关于语文的学科性质,多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而今在全国一致“人文”的呼声中,语文又走向了重人文轻工具的极端。在多数的课堂中,充满的是你感悟到什么,你体会到什么。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竟然对一段话分不出层次,画不出中心句,语文必要的训练又何在?二、 探寻语文教师的出路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产生美、创造美的课堂。为什么在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中却缺少了一种和谐的语文美呢?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广大教师身在满天飞的教育理论里迷失,眼在各级观摩课里迷失,心在教学实践里迷失。无奈中,我们只得跟风学招,无奈中,我们只能在肤浅的水洼中盲从。那么,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窘境呢?循着名

9、师成长的足迹,我们或许可以探寻出语文教师的出路。出路1:有竹子扎根的精神,广泛阅读。自然界,有一个神奇的“竹子生长扎根理论”。当毛竹还在笋期的时候,遇到雨就生长,但是等到长成竹时,就三五年不长了。三五年之后,竹子会突然发力,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在夜深人静时人会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其成长速度是每天两英尺。竹子之所以三五年不长,是因为它那几年间,它的根部在地下发疯似地疯长,它的根系最长可以铺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竹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和雨水。因此,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很少看到竹子有枯死的。钱梦龙语“名师,就是甘于寂寞后的水到渠成。”多精确的评价。名师在成名以前,必须先沉下心来,甘于寂

10、寞,忘我在书的海洋,陶醉在心的课堂。当其文化底蕴,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达到一种境界,便自然而然的“一课成名”。而我们芸芸众师,虽然敬业并潜心工作,但为何总跳不出教参的禁锢,课堂的狭隘?就在于,我们没有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从李吉林、钱梦龙、于永正、窦桂梅、韩军等名师的成长历程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那种竹子扎根的精神。而现实情况怎样呢?广大的语文教师不读书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师要想走出精神贫乏的困境,非读书不可,非读书不可!出路2:有静心思考的习惯,善写反思。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非常善于思考,生活、

11、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她思想的源头,她总能从“面”看到“质”。引用她自己的话:“闭着眼睛,把腿搭在桌子上”,这就是她忙碌之余的一种梳理自己,反思自己的姿态。于是,在这种姿态中,她实现了性格的超越,由直爽、霸气到心境的平和,心胸的宽广。也是在这种姿态中,她实现了课堂教学上的超越:超越、超越再超越,超越了传统的教材,超越了常规的教法,也超越了忙忙碌碌但不得建树的芸芸众师。这种一再的超越,得益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深的教学研究,更得益于她的静心思考。而我们广大教师的精力大都放在写教案,改作业上,却很少有写教学反思的。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一种梳理提升,写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把自己的思考引

12、向纵深发展,写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得失的深层认识,写教学反思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当教师养成静心思考的习惯时,也就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出路3:有不甘庸俗的上进心,积极进取。做一名普通的教师,默默无闻,也许是轻松而快乐的。而通往名师的路上,也许是寂寞而漫长的,也许最终也无法成为名师。但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甘庸俗的勇气。当你的志向远大并为之奋斗时,你的灵魂也丰富起来,你的生命也厚重起来。有一颗不甘庸俗的上进心并执著的进取吧,语文教学的课改之路,将改变你的生命属性。参考文献: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人民教育教育文摘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尚集乡中心小学 宋代军 林志峰联系电话:13589419365 0543-3485591邮 箱:邮 编:2566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