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装修经验.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8692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房装修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房装修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房装修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房装修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房装修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房装修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房装修经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 料 力 学 讲 义第17讲 教学方案弯曲正应力基本内容梁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目的1、 掌握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推导中所作的基本假设。2、 理解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3、 掌握中性层、中性轴和翘曲等基本概念和含义。重点、难点本节重点: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本节难点: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第七章 弯曲应力7-1纯弯曲正应力梁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剪力和弯矩时,这种弯曲称为横弯曲。剪力Q是横截面切向分布内力的合力;弯矩M是横截面法向分布内力的合力偶矩。所以横弯梁横截面上将同时存在剪

2、应力和正应力。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其中弯矩是影响梁的强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先讨论Q = 0,M = 常数的弯曲问题,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图6-1所示梁的CD段为纯弯曲;其余部分则为横弯曲。与扭转相似,分析纯弯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变形、物理和静力三方面的关系。1变形关系平面假设考察等截面直梁。加载前在梁表面上画上与轴线垂直的横线,和与轴线平行的纵线,如图6-2a所示。然后在梁的两端纵向对称面内施加一对力偶,使梁发生弯曲变形,如图图6-2b所示。可以发现梁表面变形具有如下特征:(1)横线(m-m和n-n)仍是曲线,只是发生相对转动,但仍与纵线(如a-a,b-b)正交。(2)

3、纵线(a-a和b-b)弯曲成曲线,且梁的一侧伸长,另一侧缩短。根据上述梁表面变形的特征,可以作出以下假设:梁变形后,其横截面仍保持平面,并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着梁上某一轴转过一个角度。与扭转时相同,这一假设也称平面假设。此外,还假设:梁的各纵向层互不挤压,即梁的纵截面上无正应力作用。根据上述假设,梁弯曲后,其纵向层一部分产生伸长变形,另一部分则产生缩短变形,二者交界处存在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一层,这一层称为中性层。如图6-3所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为截面的中性轴。横截面上位于中性轴两侧的各点分别承受拉应力或压应力;中性轴上各点的应力为零。下面根据平面假设找出纵向线应变沿截面高度的变化规

4、律。考察梁上相距为dx的微段(图6-4a),其变形如图6-4b所示。其中x轴沿梁的轴线,y轴与横截面的对称轴重合,z轴为中性轴。则距中性轴为y处的纵向层a-a弯曲后的长度为,其纵向正应变为 (a)式(a)表明: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各点的纵向线应变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2物理关系根据以上分析,梁横截面上各点只受正应力作用。再考虑到纵向层之间互不挤压的假设,所以纯弯梁各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对于线弹性材料,根据胡克定律于是有 (b)式中、均为常数,上式表明:纯弯梁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垂直距离y成正比。即正应力沿着截面高度按线性分布,如图6-4d所示。式(b)还不能直接用以计算应力,因

5、为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以及中性轴的位置尚未确定。这要利用静力关系来解决。3静力关系弯矩M作用在x-y平面内。截面上坐标为y、z的微面积dA上有作用力。横截面上所有微面积上的这些力将组成轴力N以及对y、z轴的力矩My和Mz: (c) (d) (e)在纯弯情况下,梁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轴力 和 皆为零。将式(b)代入式(c),因为 ,故有其中 称为截面对z轴的静矩。因为,故有。这表明中性轴z通过截面形心。将式(b)代入式(d),有其中称为截面对y、z轴的惯性积。使的一对互相垂直的轴称为主轴。由于y轴为横截面的对称轴,对称轴必为主轴,而z轴又通过横截面形心,所以y、z轴为形心主轴。将式(b)代入式(e

6、),有得到 (6-1)其中 称为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称为截面的抗弯刚度。式(6-1)表明,梁弯曲的曲率与弯矩成正比,而与抗弯刚度成反比。将式(6-1)代入(b),得到纯弯情况下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6-2)上式中正应力的正负号与弯矩 及点的坐标y的正负号有关。实际计算中,可根据截面上弯矩的方向,直接判断中性轴的哪一侧产生拉应力,哪一侧产生压应力,而不必计及和y的正负。7-2 横弯曲正应力梁在横弯曲作用下,其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还有剪应力。由于存在剪应力,横截面不再保持平面,而发生“翘曲”现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于细长梁(例如矩形截面梁,为梁长,为截面高度),剪应力对正应力和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式(6-1)和(6-2)仍然适用。当然式(6-1)和(6-2)只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并且要求外力满足平面弯曲的加力条件:对于横截面具有对称轴的梁,只要外力作用在对称平面内,梁便产生平面弯曲;对于横截面无对称轴的梁,只要外力作用在形心主轴平面内,实心截面梁便产生平面弯曲。(薄壁截面梁产生平面弯曲的加力条件见6-5)上述公式是根据等截面直梁导出的。对于缓慢变化的变截面梁,以及曲率很小的曲梁(,为曲梁轴线的曲率半径)也可近似适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