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48596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苯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苯、环已三烯、净苯、纯苯、粗苯 英文名:Benzene;Cyclohexatriene;Benzol 分子式:C6H6 分子量:78.11 CAS号:71-43-2 RTECS号:CY1400000 UN编号:1114 危险货物编号:32050 IMDG规则页码:3185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液体,有激烈芳香味 主要用途:有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熔点:5.5 相对密度水1:0.88 比水轻 沸点:80.1 相对密度空气1:2.77比空气重 饱和蒸气压KPa:10/20 溶解性:不溶

2、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89.5 临界压力MPa:4.92 燃烧热KJ/mol:3264.4 最小引燃能量mJ:0.2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桶装存放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最高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桶应直立存放,堆垛不可过大、过高、切忌堆成大垛。堆高不超过两层。要留好“五距和消防施救通道。夏季高温时宜执行早晚运输。假设储罐存放,应采纳防爆技术措施。灌装要控制流速不超过3米/秒,并应设有导除静电装置。管道、阀门要密封。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二

3、、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1 自燃温度:56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假设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2、扩散性 液体具有流动性,假设储存的容器桶、罐破损或爆裂,输送管道、阀门泄漏,储罐冒顶都会导致液体四处流淌。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40mg/m

4、3皮 苏联MAC:5mg/m3皮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汲取 毒 性:属中等毒类 LD50:3306mg/kg(大鼠经口);48mg/kg小鼠经皮 LC50:3190ppm7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重者出现显然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慢性中毒:病人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重者出现再生

5、障碍性贫血;皮肤损害及月经障碍。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4、带电性 本品在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三、战术要点 1、遵循“冷却抑爆,控制燃烧,止漏排险,适时灭火的战术原则; 2、在上风、侧上风等安全区域内建立指挥部,利用通讯、广播等手段,确保调度指挥; 3、积极防御,确保重点,控制蔓延; 4、险情突变,危及安全,果断撤离,避免伤亡; 5、全面检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四、程序方法 1、防护 1进入危险区的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纳水枪掩护; 2凡进入现场的人员实施二级以上防护。 防护标准 级别 形式 防火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

6、重型防火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手套、袜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二级 全身 隔热服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三级 呼吸 战斗服 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2、询情 1被困人员; 2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势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等状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看法。 3、侦察 1搜寻遇险人员; 2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 3消防设施运行状况; 4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建构筑物损坏程度; 5确定主攻方向及攻防路线、阵地。 4、警戒 1依据询问、侦察状况和实地自然地貌设置警戒区域; 2警戒区域划分为危险区、安全区,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3严格控制人员、车辆进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