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4854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二并列式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一、结构模式: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论点并列式),也可以在一段中,论据并列证明论点(论据并列式)。结构模式:1、开头:或引述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

2、点。2、主体: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 用一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 (或分论据)3、结尾:或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深化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重申观点二、拟写并列式分论点常用角度、示例(一)三个角度: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角度一:“是什么”示例1:要写一篇以“坦然,才是美的真谛!”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坦然,请设置三个分论点。方法:从“是什么”角度阐述“坦然”的 内涵 )分论点1: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分论点2: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分论点3: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示例2

3、:话题“肩膀”可这样分解三个分论点:(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角度二:“为什么”示例1:08年广东高考作文: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方法: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 分论点1: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分论点2: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分论点3: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示例2: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拟写三个分论点。分论点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

4、多彩的。分论点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分论点3: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角度三:“怎么办(样)”示例:07年湖南高考作文: 诗意地生活请以“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拟写三个分论点。分论点1: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2: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分论点3: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三、拟分论点的总体要求:1、分论点的位置: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单独成段。2、分论点的数量: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个。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

5、,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四、温馨提示: 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欣赏:1、谈骨气 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心论点)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我国

6、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

7、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8、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

9、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结构:一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本论部分: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三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2、直面挫折(论点并列式)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是风雨与阳光的协奏曲,既然要生

10、活,就必会遭受到风雨的洗礼。面对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弹奏好生活的乐章?(提出中心论点)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分论点一)会稽一战,越王勾践沦为吴王夫差的俘虏,他要做夫差的马夫,为夫差牵马,干牛马般的粗重活,吃猪狗不如的饭菜,堂堂国君,竟要饱受此等耻辱!然而他没有沉沦,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断激励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事例概括)如果勾践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坚毅的人生态度,终身都可能沦为夫差的俘虏。(假设分析论证)直面挫折,勾践的坚毅不屈让他名垂千古。(点题,因果论证呼应分论点一)直面挫折,就需要

11、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分论点二)面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他企图通过入仕为国效力,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最大的人生热情被付诸东流,他哀叹,郁闷,痛恨,在残酷现实面前,他选择了辞官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南山下悠然采菊,在柳树旁的宅堂前饮酒写诗,逍遥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事例概括)如果陶渊明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恬淡的心态,那么他肯定会抑郁一生的。(假设分析论证)直面挫折,陶渊明的恬淡心态让他成为佳话。(点题,呼应分论点二)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分论点三)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他失意落

12、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虽没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仍高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屡遭贬谪,仍能笑谈人生。(事例概括)如果苏轼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他也无法在官场失意的人生中,寻找到人生中的乐趣。(假设分析论证)直面挫折,苏轼的乐观豁达让他名随史留。(点题,呼应分论点三)轻轻翻开史册,你会看到,仲尼厄而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因为他们都能直面挫折,故成就了不凡业绩,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如果直面挫折,能与坚毅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顽强不屈;如果直面挫折,能与恬淡的心态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泰然自若;如果直面挫折,

13、能与乐观豁达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坚定沉着。(面例使用因果假设分析论证)在风雨兼程时,如果我们能直面挫折,学会坚毅,学会恬淡,学会乐观豁达。那么,生活处处有阳光!(结尾,呼应开头) 点评: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其结构如下: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从“怎么做”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分论点一: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分论点二: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分论点三: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中心论点 3、人生需要阅读(论点并列式) 在人生的

14、漫漫旅途中,我们阅读过不少书籍。阅读能使我们的旅途少一份寂寞,多一分快乐;少一分忧愁,多一分激情,它能使我们孤单的心灵找到一处归宿,寄托我们的“酸甜苦辣”,它也能使我们脑海满载知识,丰富生活,故人生需要阅读。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处境相当艰难,多少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中国同胞被受欺凌,多少中华儿女在愚昧无知思想中挣扎。当他阅读了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呐喊等著作时,他们最终从阅读中觉醒,他们成功挣脱,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救国革命先导,最终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阅读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净化滤去腐朽落后的思想,启蒙着我们,引领着我们,激发了我们,故阅读

15、在人生中必不可少。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一位无私的老师,赋予我们无穷的知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从小就喜欢阅读。在英国时,他每日都会到英国国家图书馆阅读书籍,他每天就和书籍相伴,从阅读中不断吸允无穷的知识,从阅读中寻找走向社会主义成功的道路,最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多少无产阶级走向革命的成功。如果马克思不是如此孜孜不倦的阅读、吸收知识,他能完成这么伟大的著作吗?可见,人生需要阅读。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使我们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们的情感生活。阅读过红楼梦,你是否领悟到林黛玉多愁善感的一面?阅读过三国演义,你是否领悟到关羽忠义的一面?又云: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为不孝,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为不忠,这一切都是在阅读中所感悟,在阅读中触动你的情感,在阅读中渗透如你的心灵,丰富你的情感。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 人生中缺少阅读将是可怕的,那我们将会变得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