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钱麟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48430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钱麟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案钱麟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案钱麟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案钱麟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案钱麟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钱麟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钱麟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倍 数 和 因 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2的例题及相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借助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建立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在交流活动中,引出因数和倍数,在讨论中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从而为正确的理解概念提供了素材。在交流活动中,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在探索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并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发现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特点。【目标预设】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

2、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维的水平。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丰富数学课堂生活,重建数学课堂文化,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因数与倍数教学难点: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设计理念】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这个环节学生很熟悉,也很容易得到相关的算式,这就为学生后面学习的展开做了很好的准备。由于“整除”这一概念现在不再出现,但借助实物,学生

3、就很容易理解其实质。 2.有序的思考问题。不管是找一个数的因数还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它们都有各自的要求与方法。在这节课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交流这一资源,及时的归纳、整理、练习,使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最佳思考方法。3.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据说比较理想的学习状态是“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在这节课的结尾部分,我的问题很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其意义还不仅限于此,更重要地是教育了孩子们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能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果学生真能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那他的学习一定会更有乐趣,更有成效。 【设计思路】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

4、数的方法,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则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启发学生进行灵活的、有序的思考。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都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师只是严谨而又自然的引领学生“一路追寻,一路探索,一路收获。”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和交流,经历过程,体验方法。 【教学准备】12个小正方形,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智力竞猜 引入新课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

5、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二、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1.创设情境。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6、学生汇报拼法,教师依次展示长方形的拼图,并板书:43=12 62=12 121=12 教师根据43=12 揭示:4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揭示课题:倍 因提出要求:你能用倍数和因数说一说 62=12 121=12吗?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指出:倍数和因数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可以直接说某数是倍数,某数是因数。即甲数是乙数的倍数,那么乙数必定是甲数的因数;2.你能在小组内举一些这样的算式,让其他的同学照样子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再指名全班2-3人说一说) (如果会出现有0的情况就指出:为

7、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如果没有出现这类特殊的算式,教师有效介入,帮助启迪学生思考,发展深刻性的思维品质。)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3.老师板书:153=5 根据这个除法算式,你也能找到倍数、因数关系吗?谁愿意说一说。 教师小结:我们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来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1、设疑。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12,3的倍数除了12还有别的吗?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讨论“对不对?”。讨论“好不好?”。揭示

8、“有序” 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 教师问:还有吗?(无数个)怎么办?(加上) 教师问:怎样找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学生交流。 师总结:从乘法的角度进行考虑: 31=(3) 32=(6) 33=(9) 34=(12) 35=(15)指出:1倍、2倍往下写。通常只要写出5个,然后用“”表示。2.像这样,你能找到2的倍数、5的倍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依次出示完成板书: 3的倍数:3、6、9、12、15 2的倍数:2、4、6、8、10 5的倍数:5、10、15、20、25 3.观察:一个数的倍数有哪些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最大个数 学生交流并完成表格

9、。适时引导学生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四、找一个数的因数: 1.画面演示回到刚才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教师提问:你能找出12的所有因数吗? 交流方法: (1)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一共有3个,根据34=12,可以找到12的两个因数:3和4;根据26=12,可以找到12的两个因数:2和6;根据112=12,可以找到12的两个因数:1和12;因数是两个两个出现的。 (2)想除法:12(1)=(12),12(2)=(6),12(3)=(4)教师边一对一对地说,边板书成:1、2、3、4、6、12。2.请你找出15的因数、36的因数。 学生写在自备

10、本上。交流。 15的因数:1、3、5、15 36的因数:1、2、3、4、6、9、12、18、36。 注意找36的因数时,有一个算式:66=36,指出:这个算式中出现了2个“6”,只要写1个“6”。 3.找一找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交流并完成填写。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最小它本身最大没有个数无数提问:观察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小结: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认真倾听并加以指导,再分别指名不同方法进行介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共同认可的方法(乘法或除法)进行教学:1).“乘法找”:指名说一

11、说你是怎样来找36的因数的?教师将其方法进行整理板书: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 18,36。(根据算式,一对一对的写)136=36218=36312=3649=3666=36 追问:找完了吗?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36所有的因数?(指名回答,板书强调:有序)注意提醒学生再写的时候也要一对一对的来写。提问:怎样利用乘法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利用乘法算式,按一个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一组一组的找,两个乘数就是积的因数)2).“除法找”若有学生提出就让学生说说想法,若没有学生提出那么老师就提出来做一个相应的介绍,用36依次去除以1,2,3,等能被它整除的数。出

12、示:36 1=3636 2=1836 3=1236 4= 936 6= 636的因数有:1,2,3,4,6,9,12, 18,36。提问:怎样用除法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利用除法算式,按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一组一组的找,除数和商都是被除数的因数)四、巩固练习:1.你会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7的倍数 40以内6的倍数 30的因数结合交流,提问:前面2个圈,同样是写倍数,为什么一个要用“”,另一个不要?为什么第3个圈也不用“”?2猜数游戏。 同学们下飞行棋时,掷筛子,在1、2、3、4、5、6中进行猜数(1)它是4的倍数。(2)它是9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3)2和3都是它的倍数。(4)它是9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5)它是这六个数的因数。(6)它是因数。(7)它既是本身的倍数,又是本身的因数。3.游戏“找朋友”。让学生拿出各自的学号卡片,找出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使学生发现每个学号数的因数都在全班的学号数以内;再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号数的倍数,井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还有其他的吗?4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是7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少岁?同时又是4的倍数?学生讨论,交流。5组织学生分批退场。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退场;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退场;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离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