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常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83965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诊疗常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病诊疗常规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只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三个基本内容:颈椎间盘的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1颈椎病分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2 颈椎病的检查要点体位:坐立位;颈部位置:颈部是否“僵直”或“偏歪,肌肉是否紧张;痛点:枕后部、肩部的痛点;功能检查:自动功能或被动功能。正常值前屈3545;后伸前屈3545;左右侧屈45;左右旋转6080。3 各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颈型有反复发作颈部疼痛史,发作时颈部有强硬或疼痛症,活动时疼痛加剧;有风池穴及椎旁

2、肌肉压痛;排除其它颈椎病变;颈椎X光片符合颈椎病之改变或CT或MRI有与临床表现相关性改变。 神经根型年龄40岁左右,有颈、肩、臂部疼痛,麻木及酸胀感;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加剧;颈椎X光片示:可见屈度变化,病程长者可见椎体滑脱,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及椎间孔变形、缩小;叩顶试验及臂丛神经紧张试验阳性。 椎动脉型45岁左右,有慢性或突发性头晕、耳鸣、听力障碍、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猝倒等症;颈部活动可诱发本病或使症状加重;颈椎X光片可见钩椎关节有骨赘形成,颈椎椎体棘突偏歪,张口位可见寰、枢椎移位,或齿侧间隙左右不对称;脑血流图:椎基底动脉可见缺血性改变;经颅多普勒:可发现血流障碍

3、。交感神经型有头痛、听觉障碍、胸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同时伴有颈神经或骨髓受累表现;颈椎X光片有典型的颈椎病改变.脊髓型有颈部疼痛或失枕反复发作病史;下肢无力,走路不稳,有如脚踩棉花,呈波浪式进行性加重,并有上行趋势;X光片可见椎间隙变窄,及椎体后缘骨赘形成;CT或MRI检查可见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后纵韧带钙化或骨化,黄韧带肥厚等。4 常用颈椎检查实验 抬头试验:仰卧位:平卧去枕,伸直,医者一手轻压胸部,一手托头,使头前屈,如头不能前屈而有抵抗感者即为阳性. 叩顶试验:正坐位:医者一手压住顶部,另一手轻轻叩击、压顶时,患者颈部疼痛或有上肢放射痛者即为阳性,注意在叩击时患

4、者必须牙关紧闭,胸腰挺直。 深呼吸试验:患者正坐,双手放在膝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仰头并将下颌转向患侧,同时医者一手下压患侧肩部,一手触摸患肢动脉,如果脉博减弱或消失,并且疼痛加重者为阳性,有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可能. 臂丛神经紧张试验:坐立位:头向健侧偏歪,医生一手抵住患者头部,一手牵拉患肢腕部,颈及患肢疼痛加重者即为阳性。5 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颈型颈部强直,疼痛或肩背部疼痛,并有相应的压痛点,活动功能明显障碍,叩顶试验阳性。 神经根型颈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较颈型轻,且有明显方向性,颈部肌肉紧张,棘旁压痛,上肢放射痛(根性症状),上肢沉重,肌力减退,可出现手指肿胀等症状,叩顶试验阳性,臂丛牵

5、拉试验阳性. 椎动脉型有体位性头昏及颈强。可有恶心、呕吐、耳鸣等,并可出现突然转头时猝倒,旋颈实验阳性。 交感型表现以植物性神经功能受累所致的症状,如头昏、心慌、恶心及血压等变化。 脊髓型多数发病缓慢,可出现四肢麻木不仁,乏力,手笨,持物不稳,行走困难,踩棉花感,大小便障碍,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巴氏征阳性.6 鉴别诊断与风湿性肩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前斜角肌综合征等相鉴别.7 治疗 治则: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治法a颈椎牵引机理: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以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减小对椎间盘的压

6、力,有利突出的椎间盘消肿或回缩;减轻钩椎关节骨刺对神经根,椎A及交感神经的刺激;避开重叠的小关节或嵌顿的关节囊。方法:常用枕颌带坐位或卧位牵引,也可用牵引床自动牵引.牵引重量适中,避免大重量牵引。适应症:此法适用于神经根型,椎A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牵引会加重症状,故慎用.b针灸拔罐选取相应节段的颈夹脊穴施较为常用的方法。同时有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并结合腧穴的主治特性进行选穴。常取C1颈夹脊穴,风池,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c理疗;原理: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常用方法:中频,超短波,短波,

7、感应电,直流电等。适应症:此法适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但对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只起缓解颈部症状的作用,而非解决脊髓压迫。d手法:机理: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轻症状,而并非使退变或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方法:循经取穴用点、推、扌衮、抹、牵、拉、扳等法。适应症:此法适用于神经根型,椎A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此法治疗不当,可使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症状加重或致脊髓损伤,故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要慎用。e药物热敷f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得40mg+VitB1100mg+ VitB6100mg+ VitB12 400mg)痛点注射,每点24ml,一般3次即可痊愈。g中药拟羌活胜湿汤或桂

8、枝芍药汤加减.h 小针刀治疗机理: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 适应症:适用于一切颈椎及附近软组织(如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 的急、慢性损伤造成的病理改变,尤其不仅适宜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上亦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治疗。该疗法可以做为颈椎病治疗重要的辅助疗法。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小针刀治疗是准手术,属侵入性治疗,且颈部生理位置重要,血管、

9、神经也极为丰富。因此,颈部针刀操作危险性较大,病人的反应也较强。施术者应熟悉颈部解剖及各种刀法的实施要领,明确病变部位及层次,对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有正确的估计,操作要熟练,掌握好进针剥离的深度和层次,不可过多广泛的剥离。颈椎病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做好意外情况的抢救准备.8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颈痛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 显效颈部及其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变症状,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有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止治疗后复发,对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反加重。9 说明 颈椎牵引有坐式或卧

10、式,坐式应用较广。 重量多为1020 kg,时间为530 min ,一般从低重量开始,逐渐加大,并同时根据情况适当加减,大重量牵引时,时间应适当缩短,小重量牵引时,时间可适当延长. 颈椎牵引的角度应根据颈椎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C4C5垂直牵引;C5C6前倾10;C6C7前倾15;C7T1前倾20;C4以上颈椎病取后伸位。 另外还要根据病人的感觉,颈椎有无侧屈,旋转等而适当调整牵引角度。 颈椎手法治疗适用于颈型、颈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对于脊髓型,手法治疗要慎重,对于椎管骨性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要禁用手法.10 重点与难点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近年来,颈椎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分析其原

11、因大多与体位因素相关,由于长期不良姿势,伏案低头导致颈项部肌肉劳损,颈椎退变,从而形成骨赘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通过我科临床随访和观察发现大多数颈椎病幻想和通过保守综合康复治疗,都能达到临床康复。但少数病例如环枢关节紊乱,颈椎间盘突出等病情复杂,疗程时间长,难以达到预期疗效。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属难治性疾病,由于涉及中枢神经,对手法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颈椎前倾位的扳法明显不适用于本病。颈椎后升位斜扳法,理论依据清楚,临床应用后效果明显,证明该法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法,为推拿手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提供啦新的有效手段,仍需注意整个手法过程要轻柔,旋转勿太过,不必强求弹响声。因此,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建议其手术治疗。目前颈椎病手术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及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