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4820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大多数教师虽注意到教学反馈,但存在着目标与检测脱节现象,检测手段或检测内容往往滞后于教学过程,即教学完成后才实施教学评估。检测结果比教学过程始终慢一拍,只能作为学生学业评价却难以发挥调整教学的功能。检测内容与要求跟当时教学时的目标不一致,造成学生无所适从,难以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带来的弊端是教学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程度不清,学生起点把握不准确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教学策略的制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规定比较宽泛,学生学习目标规定不具体且难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大目标”而心中无“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对教学评价的机械和片面理解

2、,缺乏对教学目标检测的认识,无法或没有自主意识到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将教学评价与目标检测统一起来。现代教学设计认为检测目标与确立目标并重,都是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之一。测验与其他评估手段不能游离于教学过程本身,必须与教学目标及其推衍出的具体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检测结果是调整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教学补救、确定补救内容和方法的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人互评相结合,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无论是组织一课时还是一单元教学,首先都要有明确的、

3、可操作的、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引下,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传达具体学习目标,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目标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缺乏检测就不能保证目标是否达成,难以反映学生学习前后所发生变化的水平,从而缺乏激励。因此,教学目标的检测成为必然的教学行为。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和检测内容的制定应提前到教学设计的初始。第一,教学前的检测手段和检测内容的确定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差异,特别是特定内容领域的具体知识技能掌握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借助前测或其他手段来做出判断。这种手段收集的信息将特别有益于明确学习具体目标。第二,检测手段、检测内

4、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相互影响的。教学目标来自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来自学生学习前的初始状态和对学生学习后的合理期望。缺少对学生初始状态检测,其教学目标的确定难有依据。当前教学检测的结果也为下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检测内容同样也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制定,预先制定的检测内容和要求能帮助教师更加清晰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三,预先制定检测手段使教学手段做到有的放矢,使检测与评估贯穿教学过程成为可能。检测内容与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加突出,检测结果则使教师做到教学状态心中有数。预先制定检测能为学生提供是否达成目标的检测机会,而减少教师一言堂、不着边际的自我表演现象的发生,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得到落实。新课标下教学

5、目标的检测与传统教学大纲下的测试还有如下不同:从本质上看,教学大纲下的测试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区分学生学业水平,检测教学质量的达成度,即落在终态。新课标下的检测应体现始态和阶段终态,具有过程性,用于校正目标和监控目标的达成过程。从内容上看,前者侧重知识内容的测试,虽能力素质得到认可并不断加强,但由于受传统纸笔测试在形式上的限制,使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水平、知识过程和解题反思、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仍缺乏合适的题型和测试评价方法。后者则要求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以全面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从形式上看,前者以章节测试占多,课时检测占少;纸笔测试多,其它手段少。往往只衡量终态指

6、标,对教学过程调控不力。后者形式多样,包括前测、中测和后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只要融合得当,反馈准确,学生欢迎,能促进教与学的,都能采用,而且多种形式的检测,经常性的、针对性强的小型检测更适合教学的需要。与传统教学大纲下的测试相比,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检测更注重检测经常化,并成为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一是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编制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二是了解一定教学时段后学生所发生的变化,把握学生学习达成度,为制订、调整教学进程,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更注重检测手段多样化,肯定传统纸笔测试在知识范畴的优势。重视活动表现检测的优势,如在提问与讨论中检测学生的问题、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创新性。挖掘学生自测与互测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反思。检测常用方式有:提问与板演、讨论与解释、观察与个别询问、书面检测、当堂演示、单元目标检测等。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目的与检测时机要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服务。使检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用成功激励新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