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481781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邻近750kV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施工技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邻近 750kV 带电线路附近组立钢管铁塔 施工技术李志宏(国网甘肃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建设管理中心)摘要:750kV兰州东至天水至宝鸡输变电工程是国内第一条750kV采用钢管铁塔架设的同 塔双回路输电线路,从750kV兰州东变电站出线,G1终端铁塔左侧为运行中的750kV兰州 东平凉一线、右侧为750kV官亭兰州东二线,最小水平距离不足30米(实测为29.5m), 夹在两回750kV带电线路中间与带电的750kV官东二线290号终端塔左侧横担之间的水平 距离最小为14m。如何在在带电线路附近,狭小作业范围内组立终端塔,在保证安全距离和 现场15m处侧得370kV/m的电场强度。在确保人身作业

2、安全、确保运行线路安全距离的前 提下,保证施工质量完成钢管塔组立是施工管理方面一项重大任务,根据公司多年750kV 线路建设、施工技术储备和施工项目部技术水平,进行邻近带电作业组立铁塔特殊施工技术 的运用及其施工工器具的开发研究,特种施工工艺流程和典型施工工法的研究,为今后处在 邻近带电设备附近的线路施工提供新的工艺流程。关键词:临近带电设备 施工工艺 方法流程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部(973计划)(2006CB 20303, 2006CB2003056)1 邻近带电体组立铁塔施工方案的确定要素1.1 750kV双回路钢管塔的结构特征耐张塔有四层横担,最上层为地线横担,下面三层

3、为导线横担,横担长在13-16m之间。横担重量在2.5-5.5吨之间。铁塔主材单间长 度不超过12m,铁塔腿部根开较大,最大在20m左右,横担部位的 根开较小,到塔顶处只有 3-5m。1.2邻近750kV带点线路施工作业控制重点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备注7509.0采取有效措施,使人体、导线、施工机具等与带电导线距离符合规定在铁塔组立施工作业时,起吊抱杆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 吊物与邻近带电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不能小于表1,根据不同起吊高 度进行严格计算控制,距离带电导线不同的距离的电位梯度产生感应 电压关系到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做好安全防护和控制对带电线路的 安全距离是本期施工作业

4、的控制重点。2 传统施工作业方法的局限性2.1 传统线路铁塔安装普遍采用的内悬浮外(内)拉线抱杆在铁塔安 装时,由于其抱杆自身结构起吊重量限制,铁塔构件安装时无法实现 双侧同时起吊。内悬浮抱杆吊装铁塔时起吊重量控制受抱杆设置的外 拉线对地夹角的影响非常大,外拉线对地夹角又受周围电力线安全距 离的影响,本工程夹在带电线路中间图1,不具备设置外拉线及控制 绳的布置条件。内悬浮抱杆组立铁塔见图2,以此采用常规的作业方 法不适用本工程安装施工。3 在带电线路附近全新的铁塔施工技术 3.1 落地式双平臂抱杆组立钢管塔新技术运用该项施工技术是抱杆不需要安装外拉线,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小,拉 线设置在塔内,且无

5、需要使用控制绳,极大减少作业范围,根据现场地形和 施工空间环境横、顺线路方向 360自由旋转,灵活调整作业范围,有效地控制 对临近带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尤其适用于临时带电运行线路、丘陵狭窄地 形图 3。解决了传统的内悬浮抱杆组塔时拉片绳靠近带电体角度中的 一些“瓶颈”问题和技术难题。起吊荷载大,起吊高度满足该 750kV 钢管塔 组立施工要求。在非近电侧地面组装完毕后,起吊至安装高度后,通过抱杆自转 机构及幅度调节,再水平旋转至安装位置进行横担就位。解决了传统的内悬浮抱 杆组塔时拉片绳靠近带电体安全距离不够的技术“瓶颈”难题,避免传统内悬浮 拉线抱杆组立铁塔中拉线及控制绳接近至带电危险距离内。图

6、3 落地式双平臂抱杆组立钢管塔3.2 落地式双平臂抱杆施工工作原理3.2.1 采用落地式双平臂抱杆组立铁塔,通过自转机构及自身的幅度 调节,在近电侧起吊塔材时,抱杆可在非近电侧起吊至安装高度后, 再水平旋转至安装位置。保证在安全距离内吊装和精确就位的问题。3.2.2 适用于较为平坦的地形,抱杆不需浇筑永久性的混凝土基础。 抱杆通过抱杆基座固定在地面上,抱杆基座采用装配组合式箱型钢模 块,对土壤的地耐力要求较低,可重复使用。3.2.3 抱杆顶升时由地面加装标准节,采用液压顶升系统,劳动强度 低、施工效率高。抱杆各项功能可在地面控制室内操作实现,最大限 度地减少高空作业,降低安全风险。3.3.4

7、该技术包括八大系统,操作实施要点。主起升系统,回转系统、变幅系统、附着系统、顶升系统、安全限制系统、电气集中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3.3 施工工器具的选择原则3.3.1 起重量宜大于5.5 吨,实现将横担整体起吊;工作有效高度大于12m。安装时,抱杆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最外端与750kV 带电体距离S三X+D(操作裕度),满足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X为抱 杆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对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控制在 9m、, D 为最小操作裕度控制在 3m。3.3.2吊点位置M1$(被吊铁塔横担长(宽)度L+基础根开)/2,保证 垂直起吊,顺利就位。3.3.3新立铁塔中心距离750

8、kV带电体距离N三S+M。(M为抱杆臂 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吊物及吊点M1最外端距离新立铁塔中心 距离与进行比较取最大值)4 落地式双平臂抱杆 施工工艺流程4.1 选用落地式双平臂选定。新立铁塔横担长最大为15.5m,选择抱杆在工作幅度为15m及9m 两种工况,工作臂满足垂直顺利起吊,且抱杆臂比铁塔横担短,均能 满足安全距离及起重量及起重高度的要求。在满足起吊的要求的情况 下,在选择落地式双平臂时,优先选择工作幅度较小工况,减少抱杆 重量。4.2 双平臂自旋自升座地抱杆结构图44.2.1 抱杆参数表工 况工作幅度/m日.十一f千fn日 1 . 土t 弓7 r.日 1 .十一冃rU*ttt?

9、 Zrnrl F=t 1 -最大起重量/t最大起重力 矩/t m最大起重量对 应的幅度/m最大工作幅度处 的额度起重量/t两侧最大起重力矩差/t m-一-2181042-16.654.1040一1881042-12.655.07401581042136.6840四9810429840抱杆杆身截面为方1200*1200mm,标准节采用110*10/Q345B方 钢,起重臂截面为三角形(底*高)1130*783,起重臂上弦杆方钢 86*8/Q345B,下弦杆为80*6/Q345B方钢。最大起重量为8T,最大 起重力矩104/t m两侧最大起重力矩差40/t m。双平臂抱杆结构示意图1)主起升系统:

10、包含主卷扬机,主卷扬布置于地面,钢丝绳在杆身 内部上下穿行,通过地面转向滑轮、起重臂根部转向滑轮、钢丝绳 吊钩及小车实现提升功能。2)回转系统:包含回转支承、电动机、耦合器、减速器、制动器等,通过抱杆头部土110满足三土90。的要求,通过双向旋转,实现全 方位覆盖吊装重物的功能。3)变幅系统:包含小车、钢丝绳、转向轮、变幅卷扬等。4)附着系统:包含锚环、附着杆、预焊在铁塔主材上的锚耳等。5)顶升系统:利用液压顶升套架,实现抱杆顶升,系统包含顶升套 架、顶升油缸及油路等。可以实现抱杆的高度调节,抱杆最大起升高 度可达 150m。6)安全限制系统:包含缓冲器、起重量限制器、幅度限制/指示器、 起重

11、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回转角度限制器、风速仪等。7)电气集中控制系统:包含起升控制、回转控制、小车变幅控制、 液压顶升控制等。8)电视监控系统:在抱杆头部装有监控探头,便于地面人员观察塔 材就位及抱杆加节等操作。4.3 双平臂抱杆组立钢管塔施工工法4.3.1 双平臂抱杆组立施工程序抱杆基础安装抱杆本体安装双平臂抱杆安装铁塔工法流程图4.3.2 铁塔安装施工1)抱杆初始状态根据现场工况,落地平臂抱杆在组装时需有16 吨及以上吊车配合,抱杆整体吊装完毕后高度提升至最大独立高度21m位置,并打好下支座拉线。2)塔腿部分的吊装采用现场的吊车进行吊装,吊装时采用单根起吊的方式,吊点绳与 构件之间采

12、用专用吊具。主材钢管采用单吊方式,利用现场1 6吨及 以上吊车吊装。先单根吊装主钢管,吊装就位后打好临时拉线,再吊 装水平材和大斜材。塔脚板就位时,应使主材保持一定的斜率对准螺 孔缓慢落下,以免损坏地脚螺栓丝扣。由于地脚螺栓孔径较大,就位后,塔脚板移动困难,因此在吊装前,应根据基础根开及塔脚板尺寸, 在每个基础顶面画好就位线,以便于塔脚板准确就位,保证铁塔根开 准确。塔脚板就位后,检查塔脚板与就位准线是否符合,确认无误后 将地脚螺帽拧紧。塔腿主材吊装就位后及时在其塔身外侧横线路和顺 线路两个方向打好临时拉线,一方面起到对地脚螺栓的保护,另一方 面可随时调整相互之间的根开尺寸利于水平材和斜材的就

13、位安装。3)塔身吊装待塔腿吊装完毕后,打好腰环和下支座拉线,整个顶升过程中,抱杆的悬臂高度保持在21m以内,两道腰环的间距控制在18m以内。利用平臂抱杆单吊四个主材,就位好打好临时拉线,再吊装四侧大斜 及交叉材。塔身吊装示意图4)塔头部分吊装塔头部分吊装采用先吊装下导线横担,再吊装中导线横担,后吊 装上导线横担,最后吊装地线支架的顺序。下横担就位后,其余上部 分吊装时开始起吊从顺线路方向起吊,接近就位点时再旋转抱杆使横 担就位方向与就位点相匹配。导线横担全部采用分2 段吊装的方式, 两侧同时起吊,当塔型内外角侧的横担为不等长结构,在分开吊装时, 在重量较小的一侧临时增加配重,使得起吊时两侧力矩

14、平衡,在全部 就好位后再将配重拆除。4.3.3 抱杆拆除1)先拆除吊钩和幅度限位。2)再将载重小车开至起重臂端部,把起升钢丝绳拆除。然后将起升 钢丝绳穿过塔顶部滑轮组(相应侧滑轮),经由起重臂最外端滑轮组 (相应侧滑轮)、端部导轮组,与臂头可拆除部分相连,把臂头可拆 除部分卸下后,进而把钢丝绳与开至臂头的载重小车相连,把载重小 车拆除。3)对左侧起重臂:把起升钢丝绳穿过塔顶部滑轮组(左侧滑轮),经由 起重臂最外端滑轮组(左侧滑轮),再返回塔顶穿过另一个滑轮(另一个 左侧滑轮),然后再经由起重臂最外端滑轮(另一个左侧滑轮),最后固 定到塔顶的耳板上。对右侧起重臂:把起升钢丝绳穿过塔顶部滑轮组 (

15、右侧滑轮),经由起重臂最外端滑轮组(右侧滑轮),再返回塔顶穿过 另一个滑轮(另一个右侧滑轮),然后再经由起重臂最外端滑轮(另一个 右侧滑轮),最后固定到塔顶的耳板上。E4)运行起升机构,使两侧起升钢丝绳得到预紧;确保双侧起升钢丝 绳预紧后,再运行起升机构,让两侧吊臂围绕根部铰点同步缓慢的摇 起。摇到吊臂中部与塔顶的碰块接触时,将吊臂分别固定在塔顶上。5)依次将塔顶、回转塔身上下支座、塔身、套架等部分拆除,抱杆的拆除与抱杆顶升是逆过程。当抱杆落至基本段后即可利用吊车进行拆除,最后拆除底架基础和基础底板。5 相关要求5.1 邻近带电体塔材组立钢管塔的一般要求1)合理安排立塔人员,恰当布置道路与安装场地,以提高吊装辅助 设备的利用效率。2)必须安装并使用保护和安全措施,如扶梯、平台、护栏和牵引绳 等。3)为了防止感应电,地滑车、绞磨设置接地线,接地线不得小于 16mm2。4)较角钢塔相比单件结构重量增大,但节点变少。构件刚度增加, 吊件就位时难度增加,吊点位置需要精确调节,高空作业人员配合实 现吊件就位。5)抱杆最高处风速大于 8m/s 时严禁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业。6)登塔作业,高空人员应穿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