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48069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人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决定了他在该事物上成就的高低。万事“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为”与“不为”,在于“有趣”和“无趣”。可以说,“兴趣”是人类各种求知欲、创造力的原动力,只要我们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不断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反之,如果我们对某种事物毫无兴趣,就会产生排斥情绪,连想都不愿去想,更不用说去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对学习有没有足够的兴趣,将决定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点: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兴趣都

2、很浓厚,求知愿望强烈,素质也会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我在农村小学执教多年,对农村的小学教育有很深的感触。在农村小学中,由于经济、文化的滞后,留守儿童的增加,我们寄望于家长与老师之间的配合远远达不到要求:要么家长因为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要么就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没有能力进行学习辅导 ;要么家长根本没有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他们平时对子女的学习状况不管不问,只管结果(考试分数)。由于家长在学习监管上的缺失,要想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不能寄太多的希望于家长,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直接教育对象学生和我们教育者自己,由我们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应该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摸索,下面我谈谈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很重要。没有足够的自信,就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

4、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因此,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并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小事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和信任,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平时,我们请个别同学发作业本,被请到的同学往往会很兴奋,兴高采烈地从教师办公室跑到操场,大声地喊:“发作业咯!”然后一路小跑冲进教室。学生的这种兴奋感源于教师的信任,老师请他发作业本,他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被信任的幸运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在老师面前的自信心;同样的道理,作

5、为老师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创设一些情景,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请求的方式让他们“帮”老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再加以赞许,学生会有被欣赏的幸福感,增进与老师之间的心灵距离,搭起沟通的桥梁。爱屋及乌,学生喜欢老师,通常就会对老师的教学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此外,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责备和训斥,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多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表扬,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都

6、会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这其实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常用方法。二、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习知识与技能,根本的目的就是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将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教师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8名男生到讲台上站成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

7、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教师把它换成了生活实际的情境,把课堂学习气氛极大地调动起来了,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0,再去掉8,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三、以“动”增进

8、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技能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的兴趣,除了教师的引导,还要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才能真正取得效果。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为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用手中的这两个三角形进行拼凑,看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从而让学生领悟平行四边形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讨论推导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完全理解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更加强了几何图形之间的空间联系,丰富了学生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推理能力。同样,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让学生能牢固掌握计算方法,我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篮球场三秒区内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并利用自己的测量数据,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不仅牢固掌握了几何梯形面积的计算,更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教学和学习不再只是为考试而设,极大程度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