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47999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考纲课标解读】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考纲知识梳理】项目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实践评价积极:局限性:进步性:局限性:联系【课堂强化训练】1、“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2、孙

2、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3、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

3、.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 4、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 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场A B C D5、“建设

4、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主张为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权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6、孙中山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7

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8、“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

6、共和的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9、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有一块石碑(见下图),碑上面的文字是1916年秋天孙中山在海宁观潮为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的题词。在二十世纪20年代,孙中山依据碑文信念,与时俱进的主要活动是A发动辛亥革命 B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C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D提出新三民主义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7、,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撰写发刊词,首先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在随后的各种演说中进行系统的阐述,形成了指导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文化发展历程材料三:这篇宣言,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在这以前,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旧的半殖民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旧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在这以后,三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新的半殖民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毛泽东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评价请回答:(1)材

8、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主张?他的提出这一主张后,遇到什么情况?(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3)结合材料三回答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哪些进步?【课后巩固训练】1、(2008广东单科)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图中上方文字为: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图中下方文字为:中华民国开国之始祖)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2、(2008海南)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3、(2008广东理基)

9、“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4、(2006广东)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5、(2005广东)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

10、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1、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答案【课堂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C 2、A 3、C 4、C 5、C 6、D 7、D 8、A 9、D 二、非选择题10、答案(1)变法图强的主张(改革的主张);遭到拒绝。(2)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避免出现欧美革命带来的社会弊端。(3)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课后巩固训练】15BCABC6(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任两点即可得)(4)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