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47818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伟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辅导方法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 何伟华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考试焦虑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根据有关学者调查,我国49.9%中学生有中、重度考试焦虑。而在我校心理咨询室的记录中同样发现,来咨询的学生当中,有近四成的学生是因考试焦虑而来的。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试图从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中,分析考试焦虑的成因,摸索出考试焦虑的一些辅导方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考试焦虑的定义对于考试焦虑的定义,国内学者认为: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

2、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一般来说,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这里所指的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时表现出来的紧张、惧怕, 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即过度考试焦虑。二、考试焦虑的成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的产生主要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认知水平、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一) 外部因素1.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3、,分好班差班,对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以成绩论英雄”,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这些都会使学生对考试的作用和意义产生误解,对考试产生焦虑和恐惧。一些教师在成绩反馈时,过分赞扬某些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惩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形成错误归因,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每逢遇到大的考试,就会精神紧张,产生考试焦虑。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教育方法过于严厉,孩子一旦考试失败,批评、责骂随之而来,有些家长甚至拳脚相加,这样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压力过大, 导致心情紧张和考试焦虑。另外,

4、中国目前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父母渴望子女在学校中取得良好成绩, 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然而,很多时候父母的期望跟孩子的能力之间是有差异的,家长在不了解孩子的实力情况下,一味要求孩子拿高分,这对孩子不仅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紧张不安,加重了焦虑程度。3.社会因素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不合理现象,重大考试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这就加大了学生对考试的期望值。另外,文化因素等也会引起考试焦虑。肯奈提认为, 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之所以明显高于英裔或欧洲种族背景下的学生, 是因为孔子的伦理观念在亚洲文化中的渗透,亚洲国家强调学术上的优秀, 以成就作为孩子感恩父母的最好礼物

5、,促使学生加重了考试焦虑。(二) 内部因素1.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由于每个人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传基因不一样,他们的神经类型的强弱也不一样,神经类型强而不平衡(相应的气质类型为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考试焦虑水平可能更高一些;神经类型强而平衡(相应的气质类型为多血质、黏液质)的学生,产生焦虑水平较低;神经类型弱而不平衡(相应的气质类型为抑郁质)的学生,对各种因素的敏感性均高,情绪体验深刻,也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而且不容易消除。另外,有些学生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了某

6、些不良的人格特征, 如“ 焦虑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平时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为胆小,羞怯,敏感多疑、优柔寡断、易激动、有自卑感、依赖性强,他们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看成为对自己有严重威胁,终日处在紧张,焦虑,担忧之中。这样的人当遇到考试(尤其是重要的考试)时, 就会紧张焦虑、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 因此造成考试结果不理想。2.个人的认知评价认识在情绪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个人的认知评价对考试焦虑的产生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往往是引起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如: 一些学生过分看重考试的结果,往往把考试成败看成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因素。在咨询中经常听

7、到学生这样说:“如果这次中考我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上不了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的前途。”他们过分夸大了考试的作用,因此在面临考试时,就会产生恐惧、担忧、紧张的心理;还有些学生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担忧,经常猜想考试失败后的种种消极后果,而这种猜想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会加重心理压力,对考试极为不利。另外,有些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与自我的实际不符,一旦考试失败,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自身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也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有些中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考试的难度

8、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在考试前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由于考前复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基本功不扎实,准备不充分,一旦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会紧张、焦虑。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正常发挥原有水平。另外,一定应试技能的掌握和应试经验的积累也有助于克服考试焦虑。三、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由于考试焦虑是由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考试焦虑,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一)认知行为矫正法认知疗法的代表人艾利斯认为:人的困扰,通常不是根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而是源于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如果矫正了不正确的观念,就能相应地改善情

9、绪反应的状态。基于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能有效地减轻考试的焦虑。通过沟通,理性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次检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考试结果的灾难性预测,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把考试看成是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考试的竞争对手主要是考生自己,只要已经竭尽全力,便问心无愧。具体的认知矫正过程有以下四个程序组成:1、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担忧,让学生把对考试的担忧全部写下来。整理写出的“担忧”,去掉重复的内容,把实质相同的合并起来。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担忧进行合理分析。检查自己的担忧是否有事实依据?是否以偏概全?是否绝对化?等等。例如,学生:“两

10、次模拟考试考差了,我很担心下次模拟考也同样会考差。”引导学生明白,两次考试都考差跟以后考试会同样考差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后会同样考差是自己猜想的结果,并不是事实。拿自己想象中的结果来担心害怕,甚至影响学习生活是不合理的。3、引导学生与“担忧”进行质辩。要求学生针对担忧的不合理之处,以事实、理性的分析予以辩驳。如:“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就没有好前途”,针对这种担心,可进行这样驳斥:“那是不是所有考不上理想高中的人都没有好前途呢?”“别人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也可以有好的前途,就唯独你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质问与反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担心、害怕是多余的,从而达到减轻焦虑的效果。4、学生得出对待考试的

11、合理认知,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对脑海里出现的如“一定”“必须”“应该”等绝对化观念,能进行自我反驳。(二)放松疗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肌肉放松条件下的情绪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互相对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抑制另一种状态,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交互原理”。依据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诱发肌肉放松达到对紧张焦虑反应的抑制。一般来说,放松有自我放松和他助放松,这些放松都能有效降低焦虑情绪。对于焦虑情绪不太严重的学生,我们可以教会他自我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在此,我们介绍深呼吸放松法,因为深呼吸放松法是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且不受场地限制,当学生感到焦虑了,在考场上也能

12、自行操作。具体做法:采用鼻子呼吸,腹部吸气。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自己要配合呼吸的节奏给予一些暗示和指导语:“吸呼吸呼”,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注意感觉自己的呼气、吸气,体会“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的感觉。重复做这样的呼吸,每次20遍,每天2次。(三)系统脱敏法具有考试焦虑严重的学生,他们会产生明显的恐惧感及肚子痛、腹泻、抽搐等生理症状,导致其无法完成考试,痛苦不堪。而系统脱敏法主要是诱导学生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通过交互抑制的原理,运用放松来对抗焦虑,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具体做法如

13、下:1、对引起焦虑的刺激加以分析,建立一个强度层次表,由当事人想象从最恶劣的情境到最轻微焦虑的情境。如,建立以下考试焦虑等级表:(注:任何焦虑等级表都是跟当事人一起建立的)0 学期结束,考试考完了,即将放假。10 开学了,老师告诉我们这学期的考试安排30 考试前一个月,我开始为它准备复习50 考试前一周,我感觉到考试将要来临70 考试前两天,我变得特别紧张,开始感到难以集中精力85 考试前一夜,我特紧张,失眠。90 当我走进考场,直冒冷汗,真怕自己一切都忘记,想离开100 试卷发下来,我发现有一道题不会做,感觉十分紧张。2、引导当事人做放松训练,放松全身各个部位,头、颈、肩、背、腹、胸、腿等。

14、3、学会了迅速放松后,开始减敏过程,辅导员先提出中性、不会引发焦虑的情境,要求当事人想象,引发焦虑的情境逐层递增,遇到紧张时则做放松,如此依序进行,直到能想象最高层的焦虑情况而仍维持松弛状态为止。4、将上述步骤反复练习,至消除焦虑为止。(四)对学生做好考前指导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减轻焦虑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心理课、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做好考前辅导。通过考前辅导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自我。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提高应考的动力水平,减轻由自卑导致的不安及对考试的退缩行为。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与自身实际能力相符,消除因过高期望破灭而

15、造成的自我挫败感。2、使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合理作息。考试临近,许多学生过度劳累、日夜颠倒复习看书,花了大量的时间,却不见效果,还导致失眠,头晕脑涨等出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其实这些都违背了科学用脑的原则,只能是事倍功半。让学生学会遵循脑活动自身的规律,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适时休息,才能提高大脑的使用率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3、指导学生掌握应试策略。考试前要做好知识的复习准备工作,平时注意积累,加强各应试科目的基本功训练,并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如,分数比例大而又有把握的题先做,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不必在难题上做无休止的纠缠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考试是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轻松应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