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4778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作者:易富贤 2010-2-15 12:42:06 发表于:博客中国2010年1月31日科技日报头版发表了对我的采访文章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下面是文章链接:http:/: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28.htmhttp:/: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29.htmhttp:/: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30.htm由于篇幅的原因,只刊登了部分采访内容。下面是采访全文(由于时间匆忙,回答得比较凌乱)。一、据世卫组织的一个调查统计,中国

2、的剖腹产率是世界最高的,达到46%,您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任何事务都有其自然规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破坏这种规律。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也是女性的一种本能。剖腹产是一种万不得已的分娩方式,对母子都不是不利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普通医院,剖腹产的比例不应该高于10%,在专门收治疑难病例的特殊医院,剖腹产的比例也不应该高于15%。但中国的剖腹产却在不断攀升。中国剖腹产比例攀升的原因大致如下:1、子宫是一次性器官。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大多数人只能生一个孩子,并且中国生育意愿也下降,没有超生的意愿,子宫成了一次性器官,没有必要珍惜。这是最重要的原

3、因,但是这条原因往往被各界忽视。2、怕影响性爱,选择剖腹产。担心生孩子会使阴道失去原有的弹性,影响今后性生活质量。其实这是错误的,实际情况刚好相反。顺产后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阴道的弹性,不会影响性生活。绝经期之后妇女会出现阴道萎缩,尤其是未生育或剖腹产的妇女萎缩更严重;而自然生产过的妇女内分泌更加平衡,在绝经期后,阴道萎缩会相对较轻,性生活的质量会比剖腹产的更高些。3、安全。只有一个孩子,自然生产产程长,家长担心自然分娩的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高龄产妇,更加有这种担心。4、疼孩子:误以为挤压对孩子不利,剖腹产孩子更加聪明。其实刚好相反,挤压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的。5、怕疼。自然生

4、产产程长,年轻一代娇气,怕疼痛。6、医院责任。顺产比剖腹产医生要付出更多,但是收入更少,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诱导产妇进行剖腹产。 剖腹产平快,也降低医院的医疗责任。医院非常愿意剖腹产。而医疗管理部门没有相应规范。7、盲目营养,巨大儿比例增加。其实现代医学表明,营养适中、胎儿体重适中最有利于孩子今后健康,母亲营养过剩或者过少都不利于胎儿发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或者过轻都意味着增加今后很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体重、低身高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般都会有一段赶超阶段,但赶超得越快(父母很高兴呀)意味着今后疾病的发病率越高。此外,孕妇产道脂肪多也不利于自然分娩,这也导致剖腹

5、产增多。8、选择良辰。有些人希望孩子有一个好八字,选择良辰剖腹产。其实这是无稽之谈。即便真的存在良辰,那也是老天安排的,老天安排的是一系列活动,包括受孕、发育、出生,你选择剖腹产等于是违背天命,哪里还有什么好命运?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为了追求“天时”(好的年份生辰),却去破坏“地利”(用手术刀破坏子宫孕育环境),那是得不偿失的。何况现在谁能保证所选择的“天时”是好的?“地利”才是父母自己能够把握的。自己不好好把握“地利”,却去相信虚渺的“天时”,是愚蠢的做法!9、怕影响体形,尤其是现在妇女都有工作,要返回工作岗位。其实这也是错误理解,自然顺产反而更有利于产妇全面恢复。10、育龄的延迟。中

6、国初育年龄不断延迟,高危壬辰比例增加。据统计,北京的产妇平均年龄达到了35岁,比上世纪80年代初期增加了近10岁。11、前一胎是剖腹产,第二胎也选择剖腹产。第一胎生剖腹产,其后的怀孕风险增加,剖腹产比例增加,但是仍然是可以选择自然顺产的,需要与医生商量,遵照医生的建议。二、能否分析下剖腹产的利弊,对国家总的人口政策和质量是否有影响?答:剖腹产等于是中止了一个生理过程,对母亲和婴儿的不利方面是多方面的,只是目前对剖腹产的危害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自然顺产更有利。有些实验是需要几十年的追踪研究的。剖腹产对母亲来说是一项大手术,剖腹产手术增加产妇大出血

7、和感染的机会,产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是自然产的1030倍。产妇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必须承受麻醉及手术意外的风险。增加今后怀孕子宫破裂的风险(影响母子安全)。另外,剖腹产创面大,产妇易患羊水栓塞,即羊水进入血液,极大危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剖腹产还不利于妇女内分泌的平衡,有很多不良影响(比如绝经期之后加速阴道萎缩)。对孩子来说:1、剖腹产婴儿死亡率比自然分娩高。2、胎头经过子宫收缩与骨盆底的阻力,可将积存的胎儿肺内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粘液挤出。但剖腹产由于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有13的胎肺液不能排出,出生后有的不能自主呼吸,即患上所谓的“湿肺”,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等并发症。3、剖腹产往往在

8、预产期前,可能因未真正达到胎儿成熟而造成医源性早产,引发一系列早产儿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视网膜病或残废甚至死亡。如果医生不能确定预产期,婴儿就有早产几周的风险。早产儿在成年之后出现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增。4、小儿多动症、统合失调症、协调能力差。胎儿受压的同时也对脑部血管循环加强刺激,并且挤压是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但剖腹产由于丧失了人生的第一次锻炼机会,胎儿从宫腔直接取出受到气压骤变的影响而产生损伤,因为在剖腹产时,小儿胸部未受挤压,易出现缺氧症状,使婴儿的大脑发育受到损害,影响智商和运动功能。胎儿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情绪比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脚笨拙,皮肤的触觉信

9、息比较差。5、降低新生儿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6、术中也可能伤及胎儿或术后牵拉导致胎儿骨折或是发生羊水栓塞等。7、成人后的糖尿病等疾病。胎儿需要走“正道”,不能走“歪道”挤压是有“记忆”的,这种“记忆”是终生的,比如阴道和宫颈的“记忆”功能就很强,生第一胎孩子,第二产程(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需要1-2个小时,阴道舒张很厉害,产后恢复正常。但是以后生孩子,第二产程只需要数分钟即可完成。同样,自然生产对胎儿的挤压也是终生受益的。除了母乳外,对婴儿来说,没有真正安全的食物,所有代乳品都是不安全的(都比不上母乳)。同样,经过产道出生才是“正道”,而剖腹产是“旁门邪道”(不得已而

10、走的紧急捷径,由于是逃命,也就来不及带很多重要的“行李”,而这些“行李”对孩子一辈子都很重要)。但是这种“删繁就简”的捷径让胎儿丧失了人生的最重要的锻炼机会,未经“训练”就投入到“人生的战场”上,“直面惨淡的人生”。很多胎儿本来是可以走“正道”、携带全部“行李”出生的,但是由于父母的错误选择,而成为终生受害者。很多产妇以为剖腹产的孩子聪明,其实正好相反。1、胎儿受压的同时也对脑部血管循环加强刺激,增强脑的功能。2、胎脑在胚胎8周开始发育。大脑发育在怀孕后的最后3个月到出生后的3个后最为关键。而脑细胞与皮肤等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不一样,脑细胞数量是一次性完成的,今后损伤之后是不能增殖修复的(而皮肤

11、细胞是可以增殖修复的)。如果丧失了脑细胞发育的最佳时机,今后是无法补偿的。所谓怀孕40周,其实是从末次月经开始算起的,真正从受精卵开始在母亲体内只有269天,每一天都非常关键,决定今后一生的健康。如果出生之后不出什么意外,寿命以90岁计算,那么等于是子宫内的1天对应子宫外的122天,也就是“宫内1天,宫外1/3年”。子宫内的环境是子宫外所无法替代的,分秒都重要的,在母体内没有完成的某些发育(包括脑细胞发育),在出生之后是很难补偿的。很多早产儿都有健康问题(虽然很多在年幼的时候还是很健康的),比如成年之后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而剖腹产大多数都是早产,有些还提前数周,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12、由于剖腹产的出现,现在人口素质是在下降,上一代人在子宫内发育的时间在269天左右(当时剖腹产比例很低,美国在1965年也只有4.5%),而现在新出生的一代在子宫内发育时间是远远没有269天,这就必然导致整个一代人口的素质降低。从人群来说,平均时间每降低1天,对整体人口素质都是灾难性的影响。现在国际医学界强烈要求降低剖腹产比例,即便要进行剖腹产,也必须等到39周之后(也就是说早产不能超过1周)。剖腹产影响母乳喂养:1、剖腹产导致生产与激素水平不同步,研究发现,剖腹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始动时间,也就是胎儿娩出至产妇自觉乳胀、挤压乳房时第一次有奶水排出的时间,要比自然分娩的新妈咪晚近10个小时,这段时间

13、里,孩子可能习惯了人工喂养,而不愿意再吸母乳了。2、体内的催乳素水平偏低。3、术后的体位限制、疼痛、心理因素等影响母乳喂养。4、选择剖腹产的产妇往往也娇气,她们往往同时选择人工喂养。因此剖腹产比例增高也意味人工喂养比例的增高。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内分泌平衡、产后恢复大有好处,母乳喂养还大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母乳喂养的孩子在生理、心理发育上都要优于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并且成年之后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剖腹产导致人工喂养的比例的增高不利于母亲的产后恢复和内分泌的平衡,还增加母亲今后乳腺癌的风险,并增加孩子成年之后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这双重因素都不利于母婴健康的。母乳喂养和自然顺

14、产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人口素质的高低。此外,剖腹产还不利于今后生育:1、有剖腹产史的孕妇在今后妊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子宫破裂,胎儿可能流产或留下终生障碍;产妇会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2、剖腹产破坏子宫完整性,今后的胎儿在一个不完整的子宫环境下发育。3、由于剖腹产的风险,很多妇女再生育意愿降低。4、剖腹产成本高,增加生育成本。对人工喂养、剖腹产这些新技术的迷信,将威胁到我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带来不尽的烦恼(很多隐性疾病要等成年之后才发生),并额外增加生育和养育成本。自然顺产是一种生理过程,认为破坏这个过程而通过剖腹产让孩子出生,等于是“出生缺陷”。 中国一方面在强调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并且花

15、费巨大,一方面却又放任剖腹产比例不断攀升,这是非常滑稽的。任何提高出生素质的企图都远抵消不了剖腹产对人口素质的降低作用。中国50%左右的剖腹产比例,是非常危险的,等于一半的人口是“出生缺陷”,需要站在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了!降低剖腹产比例、提升母乳喂养比例才是真正的提高人口素质。三、据您所指,世界范围内有组织或某些人对顺产婴儿和剖腹产婴儿的区别,也就是剖腹产具体对婴儿有什么影响进行研究么?您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吗?答:世界上有很多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是由于这是一个长程课题(从孩子出生到老年去世),需要几代学者追踪研究,很多结果还需要几十年之后才能完全出来。我每年参加美国妇产科学会的年会,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报告。我本人曾经想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长程的病例而放弃。以前对剖腹产只注重短期的影响(如产妇出血、感染,新生儿接受重症监护的几率则会增高10倍、肺部疾病等),但是现在发现对成年之后的健康影响也非常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肥胖等疾病。美国有一些研究基金,经费除了一小部分用于研究外,将主要经费放在大众宣传上,我开始还不理解,后面发现他们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对公众宣传比研究更为重要。现在中国目前最应该做的是将现有的研究向公众宣传,当然同时也进行一些长期研究(中国有太多的病例可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