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学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47766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上学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历史上学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上学期末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学期末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班级_姓名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秦朝最大疆域范围是( )A东至辽东,西到陕西,南到南海,北达长城B东至辽东,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达长城C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达长城D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岭南,北达长城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 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A B C D4、下列事

2、件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有( ) 纸的发明 华佗研制成“麻沸散” 佛教传入我国 司马迁撰写史记 道教产生于中国 张骞出使西域A B C D5、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6、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7、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200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8、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是( )A汉和帝 B汉明帝 C汉献帝 D汉元帝9、下列历史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汉武帝

3、 B光武帝 C秦始皇 D项羽10、下列成语反映曹魏历史的是( )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三顾茅庐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望梅止渴 11、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年代最远的是( )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12、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兰亭序B龙门十二品C木兰诗D桃花源记13、东晋南朝时期从江北推广到江南的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粟1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乱,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魏蜀吴A建立者曹操刘备孙权B都城洛阳成都建业C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D国号魏汉吴15、

4、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16、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五千年的风和雨,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17、按照距今时间的早晚排列元谋人、北京人、山顶人,正确的顺序是(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D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18、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指的是就是“中国”。早在几千年钱,有个地方

5、的居民就已经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这个地方是在哪里吗?( )A北京B元谋C半坡D河姆渡19、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有( )A麦和玉米 B麦和水稻 C粟和水稻 D玉米和粟20、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3个有名的人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21、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22、我国有文字可以考虑的历史开始于( )A秦朝 B周 C商 D夏23、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奴隶制确立 D封建制形成24、下列论述中哪一项是

6、孔子的言论( )A“人定胜天”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民贵君轻D道法自然25、主张“兼爱”“非攻”的战国思想家是( )A孙子B孟子C韩非子D墨子26、右图反映的是那个王朝的政治制度(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7、现在我们江苏省大体上属于春秋时期的哪一个国家( )A齐国B秦国C楚国D吴国28、下列不属于夏商周暴君的是( )A夏桀王 B周幽王 C商纣王 D周厉王29、以下那个选项不属于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 )A李冰修筑都江堰 B牛耕得到推广C铁农具广泛使用 D制造出铜器司母戊鼎30、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书经 C道德经 D易经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材料一:商鞅变

7、法的时候曾经在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宣布:谁能把木柱搬到北门,赏十金,国人不相信会有如此重赏,无人肯搬。商鞅又把赏金提过到50金。有个大胆的人把木柱搬到北门,商鞅立即如数发给赏金。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经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1) 商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哪派思想?(4分)(2)材料一中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商鞅的做法对我们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3)材料二中的“皇帝”是指谁?他进行

8、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4)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黄帝的改革进行评价。(4分)(5)这2次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三、问答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各举一例(4分)(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4分)(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4)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4分)(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鉴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