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47547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数学教育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育,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不能简洁的理解为内容的置换。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把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展教学的,都是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买的文具,从而获得图片上呈现的数学信息,通过信息让学生发觉其中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出想买什么?然后由教师的问题引入例题,学生通过合作沟通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依

2、据学生说的方法进展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质疑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熟悉,并叙述了生活中一个有关小数点的真实故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再次让学生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 接着教学小数减法时,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鼓励学习兴趣。用他们开头想买的文具提出自己的减法问题,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的方式,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就乘势追击,奇妙的提出想让他们解决的问题,到达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板书减法竖式时(1.2元-0.6元),有意不写差上的0和小数点,使0.6变成6,这时激起了学生们的剧烈反映,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教师的错误,有的学生说漏了“0”就不是

3、小数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小数点就变成6元了,大家说得可喧闹,把一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课,而这样的质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着这样的气氛我让学生争论“为什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不能不写?”结合刚刚的争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终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并完成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升华。把教师的讲解权充分还给学生,这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由于孩子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仆人。 在这次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学问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为教学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实行合作沟通、争论、说理、争论、纠错,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展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构造,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一样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下来,我认为整堂课缺乏严密的安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教材的敏捷运用不够,制造性差,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好,导致练习量不够,学生的反应教师无从把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汲取、内化、思索等过

5、程进展学问建构,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简洁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简洁的小数加减法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近期初步熟悉一位小数含义和以前娴熟把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并只涉及到一位小数的加减(小数的性质到五年级上学期再学,所以整数减小数、得数末尾是0的计算都不涉及)。 在课前对5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展了解时,全部学生都能说出0.3+0.9等于多少,并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可见学生能把整数加减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对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算理与算法都能比拟简单理解把握。 依据对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 例题是点心店买点心的情

6、境。四种点心及其价格分别是馒头-0.5元、豆浆-0.7元、馄饨-1.8元、面条-2.4元,通过提出问题求其中两种点心的总价和价格差引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的相对简洁也供应了可拓展的空间。在教学完例题后,我让学生思索“任意选两种食品,求它们单价的和与单价的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状况?”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育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2细心设计,提升计算练习的功能。 计算课往往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其中计算练习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本课学习内容简洁,所以我力求在练习设计上有所突破,盼望在计算练习中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而书上的五道练习中,第1、2题是纯粹的

7、计算练习,第3、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培育学生的估量意识和力量,总体来说都比拟简洁。经过思索,我合并简化了1、2两题,由于在课堂上大量练习竖式计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舍弃了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计算,而且像第3题“水中插竹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题意并进展变式练习,可以在下节练习课进展。同时重新设计了两个练习: 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进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育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渗透加减计算的一般规律,进展学生思维。 3制造一个有规律的数列。 让学生在找规律中既能练习小数的加减法,又能进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第一个练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其次个练习在第2小题填中间数时对学生有肯定的思维难度,这也是我自认为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导师却指出,这样的数列很简单产生歧义。像第1小题的两个数列,即使再多给几个数,答案也是不唯一的。为了更严密些,可以尽量多给几个数或后面加个数进展验证。而第2小题填中间数,答案更是不唯一,在学生还没有“等差数列”概念之前,做这样的题目要“当心”。曾经听曹教师做过有关数学教师本体性学问缺失的讲座,这一刻自己对此有了更深感受。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所教学问没有精确的熟悉和把握,再奇妙的设计也会弄巧成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