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卫生厅日前召集一批权威中医药专家研讨手足口病.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47357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卫生厅日前召集一批权威中医药专家研讨手足口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徽省卫生厅日前召集一批权威中医药专家研讨手足口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徽省卫生厅日前召集一批权威中医药专家研讨手足口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卫生厅日前召集一批权威中医药专家研讨手足口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卫生厅日前召集一批权威中医药专家研讨手足口病.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卫生厅日前召集一批权威中医药专家研讨手足口病(EV71型感染)中医药诊断和防治问题。专家们认为,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中药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药方。 处方如下: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10天。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岁-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中医在防治上重点强调调理中焦脾胃,使脾胃功能运化如常,即便感受外邪,也很快可以被机体正气驱逐于体外。在应用

2、中药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家长可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出现牙龈红肿者,可用板蓝根、黄芩、白藓片、竹叶、薄荷煎水含漱。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可用藿香、生石膏、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选用西瓜霜或冰硼散、珠黄散一种,吹敷口腔患处,每日2次,可治疗口咽部疱疹。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黄芩、黄连、丹皮、板蓝根、白藓片、红花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采用中药食疗的方法加以预防。如荷叶粥,用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竹叶粥,用竹叶20片,

3、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还有印花蝉衣饮,用印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芯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王文辉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 刘石坚主任中医师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手足口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对近期在我国发生的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4、流行,刘石坚主任中医师介绍了他的防治经验。 手足口病属“温病”范畴,为湿热疫毒侵袭所致,病位主要在脾胃,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故见手足口疱疹,胃主受纳,主通降,故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若无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并发症,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重症病例发展迅猛,易致死亡。 手足口病有“三怕” 一怕患儿精神差、嗜睡;二怕患儿呼吸、心率明显增快;三怕患儿持续高热不退,具有以上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须住院治疗。 治宜芳香化湿,甘淡渗湿并佐以清热,拟基本方药物如下:葛根10g,银花10g,连翘10g,南豆花10g,木棉

5、花10g,黄芩10g,竹茹15g,芦根10g,蝉退6g,板蓝根10g。若苔白厚,伴腹部隐痛,宜加藿香、茯苓、薏苡仁、豆蔻仁等增强祛湿功效。若舌红,小便短少,肠胃症状不明显,宜加竹叶、滑石、茵陈等增强清热功效。若咳嗽较剧烈,可用鱼腥草、北杏、浙贝清宣肺热。病重患者宜住院进一步积极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应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建议多饮开水,清淡饮食,并可选用如下方法预防: (1)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或板蓝根冲剂。 (2)银花10g,南豆花10g,木棉花10g,鸡蛋花10g,芦根10g,煎水当茶喝,每日1次。 (3)膨鱼鳃10g,煲粥或煲瘦肉汤服用。 北京中医专家在阜阳调研手足口病

6、时认为 中医药配合治疗手足口病有优势 本报讯 (记者周颖 通讯员刘国美)受卫生部委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北京中医专家组5月7日到阜阳地区调研手足口病情况。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周平安教授、北京地坛医院的王融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郑军对如何防治疾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专家先后到阜阳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看望患儿,认真检查患者手、足、口处疱疹,了解病情发生发展情况,并与当地专家以及前来援助的湖南专家交流。他们认为,此病以湿热为主,阻塞经脉,导致孩子嗜睡、乏力、烦躁、口渴少津,配合服用芳香化浊中药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有优势;发热与病情轻重相关,皮疹与病情发展不成平

7、行关系。 他们实地考察后感到,中医药参与治疗手足口病,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积极作用。特别是阜阳市中医院的专家根据孩子的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和外用中药配合治疗,使孩子减轻了症状,缩短了病程,患者数量有下降趋势。 专家告诫孩子家长,春夏之际,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他们还从中医学角度介绍了手足口病的概念和症状,提出了中医药预防性措施。 图为北京中医专家在阜阳市中医院为患者检查口腔。刘国美 /摄近期临沂地区流行小儿手足口病,日照市也有发生,对于时行疫病中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8、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提供了一些方药:手足口病中医预防方面:需要黄芪12克、防风9克、苍术9克、升麻9克、藿香6克、板蓝根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连用5天。对手足口病轻症患者:需要双花15克、连翘9克、板蓝根12克、藿香6克、黄芩6克、白藓皮6克、浮萍6克、薏苡仁9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发热加柴胡、青嵩,呕吐加竹茹、苏梗、半夏,咳嗽加瓜蒌、浙贝,腹泻重用薏苡仁、滑石。对手足口病重症患者:需要生地12克、黄连6克、栀子6克、丹皮9克、石膏12克、竹叶9克、连翘12克、黄芩6克、板蓝根12克、紫草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高热抽搐昏迷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嗜睡、昏迷、痰多

9、合玉枢丹,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合独参汤、参附汤。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组16型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多为儿童,可发散,亦可引起局部的流行。本病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儿童感染病毒后,其临床症状表现以口腔炎(口腔黏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部、足部、皮肤出现斑、丘诊,并很快转疱疹。患儿多有低热,病程7天左右,一般症状较轻,常可自愈,亦可出现肺炎等合并症。特别是肠道病毒71型(EV 71)除可引起手足口病外,还可引起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等多种严重疾病。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医院婴儿室、托幼机构要作好监测和检诊工作,落实消毒措施,

10、加强饮水、粪便、污物、房舍的消毒,注意孩子个人卫生。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在医院婴儿室和托幼机构引起流行。家中作好餐具、饮具、卧具和玩具的消毒。 手足口病的发现时间不长,在本世纪50年代首先在欧洲发现,后传到日本,80年代传入我国,曾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流行。此病主要在秋季发生,好发于学龄前的儿童。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本病是由于感染肠道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而引起的,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唾沫、污染食品、物品的接触等途径传染。中医认为是风热时气侵袭人体,怫郁化火,熏灼于肺,循经上逆至口咽,伤及内膜,外达皮肤、脉络而成。手足口病有何特点?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突然,初期发热不高,

11、约38左右。发热2天后,口腔粘膜、手足皮肤出现散在点状玫瑰色斑、丘疹,直径约2-10毫米,逐渐成为水泡,周围充血,皮肤上的水泡不疼痛,也不容易破溃,数天后干燥结痂。口腔粘膜的水泡破溃迅速,可融合成片,表面有黄白或灰黄色伪膜,灼痛明显。患儿常有拒食、哭闹、流涎等现象。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痊愈后无后遗症,但也不能轻视,有个别人可发生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其在发热不退时,应到医院诊治为好。手足口病的治疗:一旦患上该病,应立即将患儿隔离,以防传染他人。中医方面,可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痛甚、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

12、水含漱。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瘙痒者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西药可用维生素B2,每次5毫克,每日3次。左旋咪唑每次每公斤体重1.25毫克,每日2次。外用0.1%雷凡奴尔液含漱,每天5次;0.02%盐酸洗必泰液含漱,每日5次;金霉素甘油糊剂涂患处,每日4次。手足口病的食疗方:1、 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2、 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3、 银花蝉衣饮:银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手足口病的预防:在秋季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与患儿接触。搞好家庭、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成人有疱疹疾患者也应避免接触。此外,可以预防性地服用中药,如用大青叶、黄连各2克,牛蒡子6克、升麻、薄荷各3克,煎服,每日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