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冷探测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47323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制冷探测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非制冷探测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非制冷探测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非制冷探测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非制冷探测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制冷探测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制冷探测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概非制冷探测器技术发展.doc况自上世纪90年代,非制冷凝视型红外热像仪迅速进入应用市场。这种热像仪与制 冷型凝视红外热像仪相比,虽然在温度分辨率等灵敏度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具有一 些突出的优点:不需制冷,成本低、功耗小、重量轻、小型化、启动快、使用方便、 灵活、消费比高。至今,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FPA)技术已由小规模发展到中、大规模320x320和 640x480阵列,在未来的几年内有望获得超大规模的1024x1024非制冷焦平面阵列(F PA)。像素尺寸也由50pm减小到25pm,使焦平面灵敏度进一步提高。这种非制冷 红外成像系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型号产品已装备部队

2、,尤其在 轻武器(枪械)瞄准具、驾驶员视力增强器、单兵头盔式观瞄、手持式(便携)热像 仪等轻武器,以及部分导弹的红外成像末制导等方面,非致冷热像仪在近年内有望部 分取代价格高、可靠性差、体积大而又笨重的制冷型热成像系统。2现状1978年美国Texas Instruments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第一个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系统,主要红外材料为a-Si (非晶硅)与BST(钛酸锶钡)。1983年美国Honeywell开 始研制室温下的热探测器,使用了硅微型机械加工技术,使热隔离性提高,成本降 低。1990-1994年美国很多公司从Honeywell获技术转让,使以VOx (氧化钒)为探 测材料的非制冷

3、探测器得到了迅速广泛发展。VOx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电阻系数,目前 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非制冷探测器就是采用VOx材料制备的,主要采用814pm波段3 20x240和160x120元的非制冷FPA器件,其结构按部件功能模块化(诸如,光学模 块、FPA组件模块、信号读出处理电路模块和显示模块)。目前市场上有热像仪整机 产品,也有各种功能模块单独出售,供用户选用。3国外主要几家公司研制生产状况目前,国际上美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水平居世界领 先水平。英国的公司主要是BAE公司,正在研制生产PST-锆钛酸铅和BST-钛酸锶钡 混合结构的热释电型陶瓷探测器,单元式结构的正在研制。日本的

4、主要有三菱公司,正在研发的主要有Si P/N结型和YBaCuO电阻型热探测 器两种,规格均为320x240,像元素尺寸均为40pm,在f/1条件下,Si P/N结型FPA 的NETD (噪声等效温差)优于120mK,YBaCuO电阻型FPA的NETD优于80mK。日本电气公司主要从事VOx电阻型探测器研究,最新报道320x240 FPA像素尺寸为3 7pm,热响应时间为12ms,填充因子为72%,其热像仪的NETD为100mK(f/1,60H z)。美陆军在“未来战斗系统”使用和部署三种第三代热像仪:第一种是采用制冷型探测 器,具有较大的焦平面阵列(1024x1024或2048x2048),扩

5、大目标探测器范围和提 高灵敏度,并能在中波和长波波段工作,采用多光谱红外探测器,兼备在冷背景中识 别目标和穿透烟雾的能力。这种热像仪将装备那些将来优先发展的作战平台,如计划 于2008年开始生产,将用于代替现役“艾布拉姆斯”坦克、“布雷德利”步战车的陆军“未 来战车系统”。第二种是非制冷型第二代高性能单色探测器,凝视型FPA(1024x1024),可装备 美陆军未来的无人驾驶车辆;第三种是非制冷、体积小、成本低的多光谱、凝视型FP A的探测器,用于微型无人驾驶车辆或未来的侦察监视器材,还将代替现役夜视头盔 的微光增强管。美陆军的“未来”宇宙战士传感器将应用这种具有全天候观测功能的轻型 热像仪。

6、表1部份国外典型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性能混合结构型BST铁电型探测器Raytheon 公司W1000系列用于轻型武器热瞄具(LTWS)、驾驶员视力增强器(DVE)、手持 式热像仪和车载式驾驶仪,重1.7kg,探测距离550米,截至2003 年9月该公司已交付美陆军10000个,其中用于LTWS装备的 Specter IR 是 320x240 FPA BST,已装备 M16、M4、M203 和 M136 等,其探测和识别(人)距离为200米。薄膜铁电型探测器(TFFE)正处于研发阶段:320x240、像素尺寸为48.5pm,NETD为 90170mk,填充因子 55%.VOx (氧化帆) 电阻型探测

7、器DRS公司U3000/U4000 型(美)这种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用于武器观瞄,已装备美陆军。320x240元FPA像素尺寸为51pm,波长812pm,NETD(U3000)为 6475mk,重量为 1.36kg。DRS 公司 LTC650TM1999年制成,640x480 FPA,像素尺寸为28pm,NETD 0.1 T重量为 2.4kg。DRS公司U6000型(美)2001年制成,640x480 FPA,像素尺寸为25.4pm,2002年5月对其 热像仪进行了演示。Raytheon 公司(美)2000年制成,640x480 FPA,像素尺寸为25pm,热响应时间 10ms,NE

8、TD为35mK (平均),填充因子70%。a-Si(非晶硅)电阻性探测器Raytheon 公司(美)目前已批量生产,国际市场销售,主要用于商业和民用。160x120 FPA,像素尺寸为 46.8pm,NETD 100mK。Sofradir (法)UL01011 型(2001年)和UL01021E型(2002 年)LET1/GEA公司(法)自1992年开始从事a-Si微测辐射热计研究, 打破了美国在这方面的垄断。2000年Sofradir的子公司ULIS公司 购买LET1/CEA的技术转让。320x240 FPA,像素尺寸为45pm,填充因子80%,NETD分别为 90mk和100mk,UL01

9、021E型内装恒温装置。2003年报道正在研发产品:(1) 320x240 FPA,像素尺寸为35pm, NETD为36mk(50Hz, f/1),热响应时间为12ms,热阻抗为 4.2x107k/W; (2) 25pm像素,320x240 FPA 面阵 NETD 值为 35pm像 素320x240 FPA面阵的2.2倍,个别产品达到与35pm相同的性能。4国内主要几家公司研制生产状况1995年,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成低成本线列3 2元、128元硅微测热辐射计阵列,NETD为300mK,存储时间为1ms。2000年12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采用新工艺制成的钛

10、酸锶钡铁电薄膜材 料性能通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美国TI公司演示的第一代非制冷探测器所用材 料相同。我国在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方面的研发集中在部分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从事经营非制 冷红外热像仪的公司大部分只停留在一些外围设备和开发软件的业务上,最核心的机 芯部分均系国外进口。表2部分国产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产品性能产品名称型号工作波长lim视场/0空间分辨率/mrad温度分辨率/k帧频/Hz工作环境温度/oC重量/kg研制生产单位非制冷热像仪TR5108148x60.51-40+501.8*武汉高德有限公司IR5128149x6.80.60.1-40+501.8非制冷红外焦IR92881410.06

11、501.2平面热像仪非制冷红外热像仪DL-700B81420.5 x15.41.30.0830OC-20+602.0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非制冷红外热像仪DL-700C81420.5X15.41.350-20+602.0非制冷红外热像仪DL-700A81418.4X13.810.1oC30oC50-10+401.3非制冷红外热像仪SSAT-S16081420X150.1-20+500.7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SAT-HY68001.3(24O 镜头)2(NETD:0.08OC,30OC时)50/601.75固定式红外热像仪HY192F(160x 120FPA)7140.1北京红源光电技术有

12、限公司HY768F(320x 240FPA)手携式热像仪FJR-4A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红外技术发展史(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过去的50多年里,近红外光谱仪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台近红外光谱仪的分光系统(50年代后期)是滤光片分光系统,测量样 品必须预先十燥,使其水分含量小于15%,然后样品经磨碎,使其粒径小于1 毫米,并装样品池。此类仪器只能在单一或少数几个波长下测定(非连续波 长),灵活性差,而且波长稳定性、重现性差,如样品的基体发生变化,往往 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滤光片”被称为第一代分光技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光栅扫描分光系统开始应用,但存在以下不足:扫 描速度慢、波长

13、重现性差,内部移动部件多。此类仪器最大的弱点是光栅或反 光镜的机械轴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磨损,影响波长的精度和重现性,不适合作 为过程分析仪器使用。“光栅”被称为第二代分光技术。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前期,应用“傅立叶变换”分光系统,但是由于 干涉计中动镜的存在,仪器的在线可靠性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仪器的使用和放 置环境有严格要求,比如室温、湿度、杂散光、震动等。“傅立叶变换”被称 为第三代分光技术。9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应用二极管阵列技术的近红外光谱仪,这种近红外光 谱仪采用固定光栅扫描方式,仪器的波长范围和分辨率有限,波长通常不超过 1750nm。由于该波段检测到的主要是样品的三级和四级倍

14、频,样品的摩尔吸收 系数较低,因而需要的光程往往较长。“二极管阵列”被称为第四代分光技 术。90年代末,来自航天技术的“声光可调滤光器”(缩写为AOTF)技术的问 世,被认为是“90年代近红外光谱仪最突出的进展”,AOTF是利用超声波与 特定的晶体作用而产生分光的光电器件,与通常的单色器相比,采用声光调制 即通过超声射频的变化实现光谱扫描,光学系统无移动性部件,波长切换快、 重现性好,程序化的波长控制使得这种仪器的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 外部防尘和内置的温、湿度集成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加 之全固态集成设计产生优异的避震性能,使其近年来在工业在线和现场(室 外)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非制冷红外技术发展现状(上) 尤海平(2005.11.17) 在夜视领域,红外探测器是热成像系统的核心,主要分为两类:制冷型(基于 光子探测)和非制冷型(基于热探测)。尽管前者(或者为光电探测器,或者 为光伏器件)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最佳的红外热探测技术,但它们的制造和使 用成本较高。不过,近年来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获得了长足发展。与制冷红外探测器相比,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不需要在系统中安装制冷装置,因 此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且功耗较低。此外,它们与制冷型光子探测器相比可提 供更宽的频谱响应和更长的工作时间。因此,非制冷技术能为军事用户提供成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