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471969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作文化的印记的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校: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姓 名:陈 晓 华教学设计题目:稻作文化的印记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25 通过典型事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7 通过典型事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图片和各种资料分析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初步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2、过程和方法:利用各种地图获取有用信息,分析说明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

2、平原地区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们都在积极地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认识到人地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重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教学难点: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与教的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展示】(猜一猜) 黄布袋,包银珠,秋天一到满地铺。谜底:打一植物。用猜谜语方式来导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猜出谜底后,展示水稻的图片。【展示】水稻的图片【叙述】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交流和学习

3、的内容就是稻作文化的印记。【展示】(课题)稻作文化的印记【板书】稻作文化的印记问:你们知道世界的主要水稻产区在哪里吗?【展示】世界的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世界的水稻产区略图讲出世界水稻的大致分布区域在亚洲的东南部。问:你知道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又在哪里吗?【展示】中国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引导学生能根据略图讲出我国的水稻种植大致分布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温州也是水稻的产区。【叙述】除了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域之外,根据你的了解,说说亚洲的水稻重要产区。学生看书回答,指出是亚洲的东南部湄南河平原。问:你能说出湄南河平原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展示】湄南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了解湄南

4、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问:湄南河平原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它都有哪些适合水稻生产的条件呢?请同学们自习课本P74第一段。【自主学习】布置学生用3分钟左右时间自习课本内容并先独立思考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再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请从纬度、气候、水文、地形角度分析为什么湄南河平原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板书】水稻生产条件【展示】湄南河地形图学生从水稻生产所需的水、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和光照分析讨论后,教师总结归纳。纬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水文:雨量充沛,水网密布,灌溉方便;地形: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低平。【叙述】湄南河平原由于得天独厚

5、的自然条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水稻产区。【展示】水稻生产劳动图【叙述】当我们漫步在田间小路上,经常看见许多农民冒着烈日辛苦地劳动。同学们,你们了解水稻生产的环节吗?请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水稻生产环节图片,说一说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展示】水稻生产环节图学生根据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学生一边讲述教师一边点击课件,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问:水稻生产与人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呢?也就是稻作文化的印记有哪些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水稻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决定了它的精耕细作的特点,而在生产力水平相对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主要靠什么来完成呢?无疑是大量的劳动力,所以,精

6、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特点与人力需求有很大的关系,在湄南河平原上分布着全国87%的人口,当然,高产的水稻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这体现了这一点。因此,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水稻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理解稻作文化的印记之一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叙述】水稻生产需要农民付出辛苦的劳动。同学们,我们大家十分熟悉的古诗锄禾还记得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一下。学生背诵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树立珍惜粮食资源的意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稻生产影响着人口的分布,除此之外,水稻生产

7、还影响着生活的哪些方面?为了便于照看水稻,湄南河平原的人们环绕在稻田边盖起了房子,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的民居有什么特色。【展示】湄南河平原的民居图问:湄南河平原的民居有什么特色?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地加以评价和总结。湄南河平原的房子的建筑材料以木、竹为主;屋顶呈坡度结构;木桩支撑,悬空架设;门窗宽敞问:为什么湄南河平原的民居是这样的特色?引导学生根据民居的特色分析出原因。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点评。然后教师一边点击课件一边归纳。因为湄南河平原属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水,为方便防潮抗涝,所以要架空;屋顶呈坡度结构,有利于排泄雨水。因为气候潮湿,为了便于通风,所以门窗宽敞;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

8、的建筑也开始呈现出现代化的色彩。以上这些说明了稻作文化的印记之二水稻生产影响名居特色【承转】水稻的生产离不开水分,适宜的雨水十分有利于水稻的生产,如果雨水过多会带来农业的歉收,所以,在湄南河平原,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还举行春耕礼活动,人们祈祷风调雨顺,企盼农业的丰收。【展示】春耕礼和祭祀“谷神”、“稻母”活动图片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日,预兆丰年。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可以让个别学生讲述。【叙述】湄南河平原的人们希望借助神灵祈祷风调雨顺,保佑

9、农业的丰收。水稻生产还需要大量灌溉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的修建、维护,靠什么去完成?对!应该是大家的团结合作。所以,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关心爱护弱者、共渡难关的良好的精神风貌。所以,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也是稻作文化的印记。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读一首顺口溜。【展示】顺口溜木竹为主 木桩支撑 泰国民居在水一方高温多雨 水网密布 种植水稻好地方 土壤肥沃 田野宽宽 大片耕地可不能荒 精耕细作 粮食丰收 你我大家人人欢 崇尚神灵 风调雨顺 大家起来共度难关要求学生集体朗读。朗读之后,布置要求。请找出其中描写稻作文化印记的内容并分析。生讨论后,

10、师归纳。【归纳】请找出其中描写稻作文化印记的内容并分析。(1)、“木竹为主 木桩支撑 泰国民居在水一方”,说明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2)、“精耕细作”是水稻生产的特点,决定了人口分布必然是集中的;(3)、“崇尚神灵 风调雨顺 大家起来共度难关”,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人们乞求神灵的保佑,保佑农业的丰收。水稻生产还需要大量灌溉和水利工程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的修建、维护,需要大家的团结合作。所以,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正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教师点击课件或黑板板书,总结稻作文化的印记的具体体现:一、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二、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三

11、、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的相关知识,同样以水稻种植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情况呢?【展示】课堂练习材料: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众多、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渠纵横、稻田成片,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问: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湄南河平原的人们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都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主;生产劳动主要靠人工完成,注重协作劳动。【拓展延伸】我们温州地区也是水稻种植区,找一找都留有哪些稻作文化的印记?【展示】(课外拓展)秦岭淮河以南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同是以水稻为主的温州地区,人们的生活还带有稻作文化的哪些深刻烙印呢?生讨论,师归纳。以大米为主食,米酒、粽子、汤团 稻杆也作燃料划龙舟,期盼丰收敬畏神灵,丰收后要感谢上苍 屋顶以坡形为主 【课堂小结】:每个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区域特色,比如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等。因此,我们的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丰富绚丽的,世界也因此才美丽。为了世界的永久美丽,我们要与环境和谐相处,创造和谐的人地关系。【附板书】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稻作文化的印记 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需要吗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