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7126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宁夏中卫市第六小学 宁夏银川市西夏一小 李 明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2、正确、流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3、教学准备: 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做表情,学生猜测老师的心情。引出老师的心情是快乐的,为什么是快乐的?(源于萧红的呼兰河传)萧红童年时那些快乐有趣的事发生在哪儿呢?祖父的园子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这个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幻灯出示填空)3、检查生字词4、交流:这是一个( )的园子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一)走进“园子”,感受园子之美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呢?重点品读一、二自然段(色彩、样子、声音)(二)走进

4、“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

5、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三)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2、重点体会:(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2

6、)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

7、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四)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鸟飞了,就像_;虫子叫了,就像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

8、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简介萧红坎坷的人生)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园子、“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

9、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3、在罗大佑的童年中下课。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 应有尽有 自由 祖父 生机勃勃 园子 “我”五彩缤纷 快乐爱教学反思:上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感觉颇多

10、。下面我简单地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的目的。这篇文章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行文挥洒自如,如清泉涓涓流淌,字里行间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在作者的笔下,万物皆有灵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笔下,童年生活是那么快活惬意,令人难以忘怀。但是萧红的童年时寂寞而单调的,家里的后园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爱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然而,成人和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把文中蕴含的天真唯美的东西张扬出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阅读本组课文的重点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

11、达的感情,并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设计大致遵循“潜入涵咏内化释放”这样的层次进行悟读指导,抓住一个个童年的细节,进行文本细读,多元启悟,感受形象,体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点和沉默之处读出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节课我采用“球心”教学。一堂课总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它就像是一首曲子的主旋律。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我始终围绕着: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通过景物、趣事、爷爷三

12、方面的深入解读,层层递进,理解祖父的园子是生机勃勃的园子,是自由自在的园子,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园子。正是因为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允许“我”随便瞎闹乱闹,对“我”倾注了无尽的爱和宽容。他的爱让“我”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喜爱,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我”心灵是自由的,所有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甚至是充满了梦幻色彩。再带着这样的感悟引读第17自然段。最后话题一转接着介绍萧红人生中的坎坷,让学生感悟她对童年祖父园子的怀念,对祖父的怀念。推荐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尾声中这样写道:引出小诗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说说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最后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反思整堂课的得失,我觉得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尝试着将作者及作品的介绍融入课堂之中,没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在本节课中我尤其注重学生的读。在读中渗透“爱”的情感。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的遗憾:整堂课前松后紧,加上这篇文章篇幅相对过长,致使拖堂,在感悟“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与快乐时略显仓促。我觉得造成这个环节有问题的是自己在备课时的预设不够。看来,上好一节课要一细再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到哪儿都是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