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47057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及例题 第一章 集合 (注意空集、注意分类讨论、注意数形结合画数轴)一.集合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无序性 互异性。你理解确定性的意思吗? 你能判断集合吗?(题略)集合题要特别注意求解之后检验元素的互异性。如:已知,求的值(答案:或)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 描述法 图示法 区间法 列举法:尽量从小到大排列。描述法:注意格式,不等式中要写在左边。图示法:注意点是实心还是空心?区间法:左端点一定小于右端点,凡是都用小括号。三.两种关系: 元素与集合是从属关系,用或。集合与集合是包含关系,用或或或或=,要用最恰当的一个。常用数集符号及记住了没有?N、Z、Q、R表示什么集?

2、0_ 0_ _ _ _R0_N -1_Z _R _ _四.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中的代表元素,不要混淆数集和点集。如:与及表示三个不同的集合,也要注意、的区别。已知,求。(答案:)五.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常见的形式有:方程无解,如:不等式无解,如,不符合事实,如集合,满足 ,求实数的值。(答案:2)六.集合的三种运算: 交集:,即取公共部分。当需满足多个条件时,列出不等式组(或方程组),结果则取交集。并集:,把元素合在一起,注意重复的元素只算一次。当有多种情况时,需分类讨论,结果则取并集。注:单调区间有多个时,不能用并,要用“和”或“,”。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应取并集。补集:运算往往会

3、涉及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除此之外,也可能有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见后面补充)。看到不等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要只想到整数,还有分数、无理数、负数等等。看到不等式要画数轴,借助数轴解题,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知,求(答案: )七运算性质:, ,八、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问题,你会数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所有;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已知集合A满足,求集合A的个数. (答案:7) 第一章:集合大题:1.集合相等:注意分类讨论和

4、检验元素的互异性。设集合,且A=B,求实数的值。(答案:)2. ,注意空集问题、分类讨论、方程问题、结果交并问题。已知,若,求的值(答案:)注意: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一次方程,同理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3. 数形结合,包含关系,端点值取等号问题、结果交并问题。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思考: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补集思想,答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4.分类讨论空集复杂题,结果交并问题。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5.补集思想:正难则反已知,其中至少有一个集合不是

5、空集,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已知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注意:方程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同理不一定是一元一次方程。说明:取值范围,结果可以写成不等式,但是最好写成区间的形式,以免出错。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及例题第二章 函数 (简单的说:重点是图象与性质;不简单的说,全是重点!函数要优先考虑定义域,解题时你考虑到了吗?)一.函数的定义:是非空的数集A中任意一个在B中有对应B中对应的惟一。 你会判断函数吗?如:和。你知道函数的三要素吗?你会判断两个函数相等吗?(题略)你知道值域与B之间的关系吗?二、求函数的解析式: 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凑法、方

6、程组法、赋值法、区间转移法。1.一次函数满足,求(答案:或)2.二次函数满足,求(答案:)3.已知,求 (答案:)4.已知,求 (答案:)5.已知,求 (答案:)6.已知函,求 (答案:)7.设是R上的函数,且满足f(0)=1,并且对任意实数 都有,求的表达式。 (答案:)8.已知函数対任意的实数,都有,且f(1)=1,若,试求的表达式。(答案:)9.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时, 。求(1)当时,的解析式(答案:)(2)当时,的解析式(答案:)注意:函数要优先考虑定义域,求函数的解析式时,你带上定义域了吗?三、求函数值,你真的学会了吗?1.已知,你会计算吗?2.已知,则(答案:)3.(答案:

7、10)4.(答案: )5.(答案: )6. (答案:6 )7.(答案:1)8.(答案:1) 9.(答案:1)10.(答案:2)11.(答案:1)12.(答案:3)13.(答案:55)14.(答案:24)15.已知(1),试用表示;(答案: )(2),试用表示;(答案: )四、有关计算的运算公式: 1.整数指数幂的运算(也适用实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 2.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负分数指数幂等于正分数指数幂的倒数。 推论:,即指数互为相反数,底数互为倒数。 1的任何次幂都等于1 () 0的任何次幂都等于0 () 3.对数的基本性

8、质和运算性质 指、对互化:对数恒等式:对数的基本性质:对数的运算性质:真数相乘,对数相加。真数相除,对数相减。幂的对数等于底数的对数的幂指数倍。推论: 对数的换底公式:推论:推论:推论:推论:五、求函数的定义域(解不等式组)(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1.(5)指数为零的底数不可以等于零,即无意义注:若需满足多个条件,则列成不等式组,结果取交集。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答案: )(2) (答案: )六、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值域是函数 y=f(x)中y的取值范围构成的集合。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9、: (1)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一看就会的简单函数或一次函数。1.求函数的值域(答案:)2.求函数的值域(答案:)3.求函数的值域(答案:)4.求函数的值域(答案:)(2)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如等。1.求函数的值域(答案:)2.求函数的值域(答案:)(3)函数单调性法:适合单一单调性的函数。 1.求函数的值域(答案:)2.求函数的值域(答案:)3.求函数的值域(答案:)(4)图象法(数形结合):投影到y轴。适合熟悉的、学过的、掌握的函数。1.求分段函数在区间的值域(答案:)2.求函数在区间的值域(答案:)(5)配方法:用于一元二次函数。1.求函数的值域(答案:)2.

10、求函数的值域(答案:)3.求函数的值域(答案:)(6)换元法 (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一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 1.求函数的值域(答案:)2.求函数的值域(答案:)(7)分离常数法:用于分子、分母同次的分式。1.求函数的值域(答案:)2.求函数的值域(答案:)七、函数奇偶性的证明和性质1.奇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满足f(-x)=-f(x)或f(-x)+f(x)=0,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如果奇函数在x=0上有定义,那么必有f(0)=0。偶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满足f(-x)=f(x)=f(|x|)或f(-x)-f(x)=0,图象关于于y轴对称关于

11、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如果一个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那么有f(x)=0,且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图像法。若函数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它是奇函数;若函数象关于y轴对称,则它是偶函数;此法只适合做选择、填空题。证明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定义法。做大题必须用此法。它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求函数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直接就可以说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若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进行第二步。第二步:看f(-x)其与f(x)的关系。若f(-x)=-f(x)或f(-x)+f(x)=0,则函数为奇函数;若f(-x)=f(x)或f(-x)-f(x)=0,则函数为偶函数。注意:函数要

12、优先考虑定义域,解题时你还记得吗?3.运算性质法.奇奇=奇; 偶偶=偶; 奇偶=非奇非偶;奇()奇=偶; 偶()偶=偶;奇()偶=奇;已知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则,。(答案:,)八、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和性质1.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像法。根据函数图像的上升或下降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只适合做选择、填空题。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定义法。做大题必须用此法。它的一般步骤是:取值,设 且 ;作差,求 ;变形(合并同类项、通分、分解因式、配方等)向有利于判断差值符号的方向变形;定号,判断符号, 当符号不确定时,应分类讨论; 下结论,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下结论。注意:单调性一定要指明在哪个单调区间有多个相同的

13、单调区间时,中间不能用“”,只能用“和”或“,”。2.运算性质法.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 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增+增=增; 减+减=减;增-减=增,减-增=减)3.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步骤:求函数的定义域;分解复合函数;判断内、外层函数 的单调性;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来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函数 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答案: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函数 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答案:递增区间是 ,递减区间是。)注意:符合函数的单调性要特别注意优先考虑定义域,解题时你还记得吗?(

14、1) 整式型:1.证明 在区间上是减函数。2.证明 在区间上是减函数。(2)分式型:1.证明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2.证明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3)根式型:1.证明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2.证明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九、比较大小的几种常用方法:数轴法、作差法、作商法、中介值法、单调性法(包括绝对值法、平方法等)(1)数轴法: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作差法:设a,b是实数, (3)作商法: (4)中介值: (5)单调性法: (6)绝对值法:设a,b是两负实数, (7)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1(答案:,)(答案:)十、定点问题:, 1.指数型函数经过定点。(答案: )指数型函数经过定点。(答案: )2.对数型函数经过定点。(答案: )对数型函数经过定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