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7 (2).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46976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与复习7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理与复习7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理与复习7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理与复习7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理与复习7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与复习7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与复习7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为例探究“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合肥市琥珀中学五里墩校区 张慧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第十一单元和第十二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探究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中碱的化学性质涉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描述,但因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不明显,且教材并没有设计实验证明二者真的的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类无明显现象发生的反应时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掌握。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第十一单元“酸和碱 “、第十二单元“盐 化肥”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物质的除杂、鉴别,能理

2、解把握,并且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能力,对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关系就易于做出正确的分析,但对于实验的设计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通过多个角度去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改变视角,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体会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的重要性2、初步了解数字化传感器,并能正确分析数据曲线。二能力目标: 通过多角度设计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遇到探究性试题有规律可遵循,有方法去突破,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做到由此及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亲身

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1 、本着化“无现象”为“有现象”的思路设计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2 、二氧化碳传感器,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的应用及对其数据曲线的分析。 五、教学难点1、怎样化“无”为“有”的去设计实验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2、对数据曲线的分析。六、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师生对话法。七、教学准备1教师活动(1)药品:大理石、 稀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2)实验仪器:数据采集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 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铁架台、三颈圆底烧瓶、烧杯、注射器、矿泉水瓶(3)制作PPT课件。2学生活动复习酸碱盐

4、的性质八、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视频美丽的化学现象当一滴硝酸银溶液坠入氯化钠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犹如雪白的礼花忽然绽放,缓缓聚拢、升腾,又散开,降下无数闪亮的颗粒,如流星一般拖着长长的光迹。熟悉的银被置换出来,仿佛一个个晶莹剔透的雪花洒落人间,展示着它与众不同的美。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气泡好似一颗颗散落人间的珍珠圆润多彩,高雅纯洁。过渡:一段唯美的视频和大家展示的化学独特的美,大家思考:我们所学习过的化学实验中是不是都能观察到明显的化学现象的?师总结:有你一部分化学反应有着明显的现象,有一些则没有明显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为例探究“

5、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欣赏显微镜下化学现象的另一种美学生思考:我们所学习过的化学实验中是不是都能观察到明显的化学现象的?回答问题从梁琰的美丽化学与后期的重现化学中选取孩子的熟悉的沉淀、气体、金属的置换剪辑成一段视频文件,视频中唯美的现象,向学生们展示了极致的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二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师问:要证明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我们通常可以从哪方面去证明?1 证明生成了新物质2 证明反应物减少师总结:当反应物没有明显现象、生成物的减少也没有引起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应该借助外加试剂或者改进装置来化“无现象”变“有现象”。师活动:通过

6、希沃软件将学生的设计图纸上传,并做点评,指出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 证明生成了新物质2 证明反应物减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装置(压强法,产物证明法等)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图,并阐述设计意图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并在交流汇报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实验方案的筛选。三 通过数字手持技术让学生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量的变化来体会化学反应四 课堂小结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创新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数字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今天我们通过不同类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代替传统

7、实验仪器中用眼、手、纸和笔对现象、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为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设计“可视化”过程的实验开启新的一扇大门。1 将收集好的两瓶二氧化碳,用注射器吸取十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十毫升水,连接二氧化碳传感器,开始采集数据,同时注入氢氧化钠和水。观察现象。2、 事先将两个三颈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分别连接好压强传感器,用注射器吸取十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十毫升水,开启数据采集,同时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观察现象。3 取pH值1213 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pH数据传感器,测得其pH值并开始采集数据,将发生装置的导管深入烧杯中,将稀盐酸倒入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观察现象。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一

8、设计思路: 1、证明生成的新物质 2、证明反应物减少二 实验设计: 1、传统实验 2、数字化实验学生观察:两个瓶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怎样变化?学生思考:1 我们看到的曲线和你预期的曲线是否一致?2 如果不一致你能解释为什么吗?3 两条曲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1 曲线的变化趋势证明了哪些问题?2 pH 值曲线最开始为什么基本不变?随着数字化实验在化学中的应用,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变化的过程,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化学。 对数据进行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两条曲线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有效地弄清楚反应过程中量的变化,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这个基本观点。利用学生的猜想

9、与实验事实的反差,造成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产生飞跃。五 课后讨论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变化? 利用所学知识多角度设计实验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六、板书设计: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为例探究“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 一 设计思路: 1、证明生成的新物质 2、证明反应物减少 二 实验设计: 1、传统实验 2、数字化实验七、教学反思:1、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数字传感器实验,让知识由抽象变得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