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46927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说课稿谷国萍.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说课稿 焉耆县第二小学 谷国萍 一、说教材(教材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课时) 一、说教材(教材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长城。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

2、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文中配有三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 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课前读读17课长城课后“资料袋”中列

3、出的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目在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

4、,三次运用课件,创设情景。第一次,上课开始始,定格课件,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课件,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课件,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

5、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重点段落、语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四、学法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1、建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2、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读

6、读17课长城课后“资料袋”中列出的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目的在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我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课件,引导观察,悟出方法。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了望口”“射口”和“城台”等。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归纳总结)五、说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充满激情地朗

7、读了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对于凝聚着中国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的长城,我深表敬佩”。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有些什么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神奇与雄伟,激发学生兴趣。)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对长城有什么印象,请你把知道了解的和大家分享。”(设计意图:这样,使学生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

8、个整体印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出示课件)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的教学理念,加上直观形象的教学,突破难点。3、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4、拓展延伸1)小结:长城一课,我以题词导入教学,又以题词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将一条横贯东西、逶迤曲折的人工长城演绎成融会古今、坚强刚毅的人文长城。(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巧妙了解文章写作特点。)2)提醒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小学生四年级上册语文3)课终,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说话的练习。)六、说板书设计远观:长 长城 近观:高大坚固感想: 设计巧妙 奇迹 血汗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