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465177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作 者】彭永捷 【作者简介】彭永捷,1969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古代“九流十家”之一的纵横家,既有其“术”(即纵横术或长短术),又有其“学”(即其独特的哲学观念)。纵横家在伦理观上的显著特点是实利主义的名利观和进取主义的道德观;方法论的特点是重势、知几、通权。纵横家的哲学观念对于校正主流文化之偏有一定的救弊作用。关键词纵横家实利主义进取主义势几权纵横家是汉书艺文志所云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九流十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纵横家的研究重视得非常不够,成果也甚少。章太炎先生曾说:“儒家不兼纵横,则不能取富贵。纵横之术,不用于国家,则用于

2、私人,而持书求荐者又其末流。韩愈以儒者得名,亦数久腾言当道,求为援手,乃知儒与纵横,相为表里,犹手足之相支,毛革之相附也。宋儒稍能自重。降及晚明,何心隐辈又以此术自豪。及满州而称理学者,无不习捭阖,知避就矣。孔子言达者察言观色,虑以下人;闻者与纵横稍远,而达者与纵横最正。”1 宋代朱熹也把“二苏”归为纵横家。可见,纵横家虽非中国文化主流,但就其对中国主流文化的影响而言也不容忽视,否则,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就谈不上全面和完备。本文试从伦理观和方法论上就纵横家哲学作初步探索。一、纵横家有无哲学纵横家有无独立的学术和哲学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淮南子要略云:“晚世之时,六国诸侯,谿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

3、其境内,守其分地,据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约重致,剖信符,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纵横修短”即是纵横长短之术,史记、战国策、汉书多谓之“短长学”或“短长术”,也就是指纵横家的学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论九家学术时认为,九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蠭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

4、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在班固看来,纵横家同其它诸家一样,均有其“各引一端”、“各推所长”之术,可以为后世儒家借鉴。此后,不论对纵横家是褒是贬,学者们多是承认纵横家的学术是存在的,例如清人孙德谦就称纵横家“亦以生逢乱世,别有匡济之学术耳”2,肯定纵横家学术的存在及其存在合理性。降及现代,一批大胆疑古的学者对“九流十家”之说提出质疑,特别是对纵横家有无独立所主的学术从而能够成为一家予以否定。例如,胡适先生认为,“九流十家”出于王官之说,“皆属汉儒附会之辞,其言全无凭据,先秦显学,本只有儒、墨、道三家。”3 冯友兰先生指出:“

5、纵横家只有人才,而无学术。”4 赵纪彬先生也说:“九流十家的最大毛病,就是划分学派的标准问题。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古人按照阶级立场来划分学派,但至少应该看他有无中心思想,其中心思想是否有一贯的精神。根据这种标准来看,刘、班在六家要旨以外,又添上纵横、农家、杂家、小说家等四派,实在等于画蛇添足。例如纵横家,究竟算什么学派?苏秦、张仪是纵横之士,都没有一定主张。其学术思想如何?说不出来。所以战国只有纵横之士,并无纵横之学,不能与六家并列。”5蒋伯潜先生亦认为,“纵横本策略, 不足以言学术;不但不能望儒、道、墨、法、名五家之项背,且不能与阴阳家比也。加以秦汉统一,游士弭节,故西汉时所谓纵横之士,如邹阳

6、一类,直赋家文人而已。”6囿于上述见解, 中国哲学史研究鲜有及于纵横家者,惟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简略探讨了纵横家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对于纵横家有无学术的问题,我们不如从“学”和“术”两个层面来分析。“术”就是纵横长短之术,无疑是存在的,此不多论。至于“学”,即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亦即“其中心思想是否有一贯的精神”,却要进行详细考察。这一问题的主要困难来自于纵横家著作的佚失。汉书艺文志所列众多纵横家著作,如苏子、张子等,均佚而无存,就此我们无法判断纵横家有无理论形态的著作,也难以判断纵横家有无系统化的理论。此外,隋志、唐志列为纵横家之书的鬼谷子虽然极具哲学味道,但这部书连同作者的时代、真伪都

7、无从确辨,难有定论,况且有的学者坚持“我们不必认为有了鬼谷子的秘传,才有纵横弟子横议天下。”7 我们尚不能把鬼谷子的思想当作纵横家哲学存在的确证。从先秦至西汉的诸子百家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到纵横家是一种类型独特的士人。我们之所以能够把他们从诸子百家中分辩出来,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于儒、墨、道、法等的独特行为和观念。因此,我认为纵横家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那些独特的观念就是纵横家的哲学。纵横家虽未有类似老子、孟子、墨子之类的哲学著作传世,但史书上保存了他们的众多言论。纵横家的哲学就散见和体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言论之中。纵横家的言论就是解读其哲学的“文本”,为我们通达纵横家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了通道。这需要

8、根据其“日常语言”进行一番细致的理解、归纳、概括和把捉功夫。但由于缺少理论形态的著作文献,不可避免地为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在表达上难以高度凝练和简约。本文力争行文平实,避免对其牵强拔助。二、纵横家的伦理观纵横家的伦理观是以实利为核心,强调利益至上的伦理观,它的显著特点表现在实利主义的名利观和进取主义的道德观两个方面。(一)实利主义的名利观战国时代是一个古史所谓“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欲横流、争名逐利的时代,纵横家的名利观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史载苏秦初说秦王失败,“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8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9自责未

9、能博取功名富贵。及苏秦日后飞黄腾达,衣锦还乡,“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宴,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10嫌贫爱富,趋名附利,讲求事功,此乃当时社会之风气。纵横家的名利观最真实地反映了世俗的名利观念。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以何利于魏国,孟子却答之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11纵横家可没有这么清高,他们都是以有利于诸侯社稷而自我标榜的,是利字当头,毫不讳言的。纵横家游说列国,必以名利来挑动诸侯,调动他人。例如颜率为周君说齐

10、王,言称“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12纵横家也同先秦诸子一样论“名、实”,但却有独特的用法。“名”即美名,“实”即实利。又如战国策载周最说秦王:“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13“声”即指攻天子之恶名。纵横家们也大都是热衷于为己谋取名利的。苏秦引锥刺骨,苦练说术,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14自勉。甘茂去秦亡齐,苏代为秦王献计捉甘茂说:“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15这是一位纵横家用利来诱捕另一位纵横家。天下之士合纵于赵,准备联合攻秦,秦王甚忧,秦相范睢对秦王说:“王勿忧也,请今废之。秦于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也,以己

11、欲富贵耳。王见大王之狗,卧者卧,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毋相与斗者;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于是派使者前去散金,“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相与斗矣。”16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纵横家追名追利、唯利是图的神态。在纵横家的伦理观中,追名逐利还被视为事物必然之理,置于人之本性的位置。纵横家蔡泽提出:“富贵显荣,成理万物,万物更得其所。”17利益成为推动事物、成就事物和调节事物的动力和法则。这应该是纵横家的一个普遍看法,例如战国策记谭拾子云:“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18纵横家以此为理论根据,藉以为他们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辩护。另一位纵横家鲁仲连在投书劝降敌军时宣扬的也是这种观

12、念:“吾闻之:智者不倍(背)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19要之,纵横家把追名逐利看作是人性固然之理,他们并不站在道德家的立场上来抨击礼崩乐坏,人心不古,道德沦丧,而是以此种名利观为依据,讲求实利,指导他们的政治和外交实践,并为他们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二)进取主义的道德观纵横家对道德的看法,可称之为进取主义的道德观。苏秦关于“进取之道”的有名的说法便很好地表达了纵横家的伦理观。当有人在燕王面前诽谤苏秦不信不孝时,苏秦对燕王说:“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20苏秦认为这三

13、种人对于燕王的事业并无什么益处,“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杨(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21“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22在苏秦看来,恪守道德只不过是拘于小节,虽可成就一己之身,却无功于社会和国家。类似苏秦(苏代)23这种重进取而轻道德的言论,在纵横家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韩非和姚贾的一场辩论,韩非攻击姚贾的人品道德,说他是监门人之子

14、、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却遍举古代贤王用人之例,认为“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24鲁仲连劝降燕将书中,也举管仲、曹沫并未杀身成仁之例,言“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不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25纵横家的进取之道并非绝对排斥、甚至否定道德,而是使道德服从于这种进取之道。纵横家也常常援引道德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陈轸准备离开秦国,投奔楚国,他对秦王说:“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

15、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26忠君之德反而成了陈轸背弃秦王这一行为冠冕堂皇的饰辞。纵横家对于道德的态度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在世人看来,纵横家们是道德败坏的典型。敌对的纵横家之间,也不惜互用道德这把软刀子刺向对方。赞同合纵的人士在楚王面前贬损主张连横的纵横家说:“今夫横人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27苏秦也批评“横人”说:“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28主张连横破纵的张仪反过来回

16、击“纵人”:“且夫从(纵)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而成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 切齿以言从(纵)之便,以说人主。”29可见,在纵横家的伦理观中,道德仅是积极进取、谋求事功的手段,并非完善个人心身修养的目标。即所谓的“进取之道”,而非“自完之术”。客观而言,纵横家的伦理观,较之于其他各家,更准确地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的道德风貌。顾炎武日知录云:“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期犹尊周王,而七国绝不言王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战国时期是政治秩序和社会结构激烈变动时期,史称“古史剧变之会”,纵横家的伦理观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生活的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