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46490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审定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ch) 差使(chi) 蹒跚(mn) 潜滋暗长(qin)B婆娑(su) 记载(zi) 雕镂(lu) 重峦叠嶂(zhng)C濒临(bn) 遏制() 纤维(xin) 惟妙惟肖(xio)D兴味(xng) 舳舻(zh) 作揖(y) 不折不挠(ro)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赵老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讨价还价,真不愧是模范教师。B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

2、风味。D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D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并产生氧气。5、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浅尝辄止不像是法布尔的做事风格。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3、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A B C D7、默写古诗文名句(1)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2)大漠孤烟直,_。 (王维使至塞上)(3)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5)相顾无相识,_。 (王绩野望)(6)_,千里殊风雨。 (曹植梁甫行)(7)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

4、(8)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一)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雪窦游志节选(二)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

5、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松风阁记节选(注释) 涩:不通畅。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陇:通“垄”。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石潄(li):沙石上的急流。上人:和尚。汩(g):乱。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十问仅得二三B佛印绝类弥勒 僧多读书,不类城府C高可二黍许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D不足为外人道也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其大风至/则

6、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B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C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D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水益涩,曳舟不得进。(2)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4结合选文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雪窦山”与“桃花源”环境上的相似之处。 (2)找出语段(二)表现作者追求自然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句子。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7、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

8、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洪水把我们隔

9、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10、?“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

11、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

12、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2、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孙思杰外婆从不怨天尤人。记忆中,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天的坏话,哪怕是愁苦惨淡的日子,她也只是说,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的苦,他都会看在眼里。外婆是很能吃苦的。至少在幼小的我看来,外婆这一生,过得实在太难。外婆五岁时,老外婆就去了,从此外婆没能再见母亲一眼。童年丧母的痛楚,远比那些刚出生就见不到母亲的人痛苦,因为曾经拥有了,感受了,然后失去,就是精神上的失去。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外婆的“诗意”便显得有些特别和负罪:三从四德,没能阻碍她对镜贴花黄;男尊女卑,也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也是墙角的一株

13、草;是男人心底的痒痒挠,也是女人心里的一根针。后来等到外婆嫁人,本以为可静心生活,那一年却又遇上大饥荒。外婆四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因为疾病死了,母亲也差点因为饥荒而丧命。那时候,外婆常对着天喃喃自语:老天爷啊,你擦擦眼吧,我快熬不下去了。可外婆,又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饥荒过后,外婆便在老屋前栽了一排苦瓜。灰突突的村庄,一下就被这绿色给点活了。从屋外走过的人们,都忍不住要瞟一眼。外婆很喜欢苦瓜。喜欢吃苦瓜,也喜欢养苦瓜。她说,苦瓜是孝子,一生下来就知道土地的苦楚,苦瓜心疼土地,所以要把土地的苦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她说,苦瓜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她还说,苦瓜,苦瓜,

14、土地的苦孩子。外婆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坐在老屋前的台阶上,感受到日暮和黄昏在我的背后流转,无尽的岁月轰鸣声中,我看见外婆的那双手,那双渐渐变得苍老的手,那双曾托起我一个个梦境的手,正轻轻拂过苦瓜,为它拭去眼角的泪痕。劳动,是人们低下头来对世界的一次妥协和皈依,也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苦瓜要搭架的时候,外婆便扛着铁锨去松土。她用农具总是含蓄式的,像在土地上雕花,一次下去,翻起的泥土是叶,再一次下去,钩出的草屑是伏笔。如此反复,苦瓜便在一个仁慈的环境里蓄势待发。等到苦瓜结果,外婆永远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有时会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外

15、婆的苦瓜,不管是煨汤,还是配菜,贫苦的生活里,总能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最喜欢的,还是看外婆弯腰进灶房的背影。当初老屋的奠基仪式,是在鸡鸣狗吠的鞭炮声里欢呼起来的,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座吉宅,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而外婆的灶台,也是老屋光荣的参加者,又或许,它的身份比老屋尊贵,因为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个灶台开始生长。外婆煨的苦瓜汤,便是我童年记忆的最深来源。少油,一点盐,苦瓜只切一段;温火,加几瓣梨,孩子的口水便出来了。那时家里没有别的给孩子做吃食,外婆的苦瓜汤便成为我最期待的美味,日子一长,那平淡生活里的点点苦意,已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了我的血液,构成了我的筋骨,形成了我的品性。老屋前的苦瓜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