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46444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学设计 东湖三中 宋盈盈第18课 三国鼎立一、【教学内容分析】1.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第三单元第12课中课本已经介绍了东汉中后期官僚大地主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的概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之后我们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2.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

2、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通俗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2. 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知道魏、蜀、吴三国以及建立者、建国时间、都城。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

3、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复述,提高学生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复述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对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五、【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像、问题抢答、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六、【课前准备】1. 围绕“你最喜欢(敬佩)的三国人物是谁,请给大家介绍你喜欢(敬佩)他的原因”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小故事。2. 制作相关课件,剪辑录像资料和文字材料。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那你都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呢?同学们所说的这些人物,历史上都确有其人

5、。这里的曹操,历史上本来是一个势力不大的小军阀,但是他多谋善断,很有眼光,他看当时的汉献帝东流西迁,于是将汉献帝迎到许昌,这样不仅赢得民心,他还用汉献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的故事有真有假,哪些是真的?学了这节课就会帮助你辨别。学生回想看过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或小说中的人物,快速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二、 探讨新课(一)官渡之战过渡: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想一想,东汉中后期的统治如何?东汉末年,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纷纷割据一方,形成军阀,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找一找你熟悉的军阀人物。曹操这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军阀,但他后来却统一了中国北方

6、!这就不得不说一场战争官渡之战1、采取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官渡之战的课文包括小字部分,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以下问题:战争时间、交战双方、兵力对比、战争策略、结果、影响。 回答问题时,组织个抢答活动,老师说“开始”后,学生站起来抢答问题,谁站的最快赢得抢答权,答对一题为小组赢得2分,答错或犯规失去本题答题权。本节课结束之后评出最优秀小组。在回答官渡之战的影响时,教师应予以相应的补充和引导,帮组学生进行概括。(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动脑筋: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曹操胜利原因其实也是曹操为什么能够统

7、一北方的原因,比较难,学生概括不全,教师应予以引导和补充曹操胜利原因:曹操善于用人,听取谋臣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优势;组织士兵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经济发展)观看图片,找出自己听过的历史人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并做相应标记。学生了解活动规则,直接站起来抢答问题学生先说出战前袁绍实力强于曹操,然后小组讨论,通过分析战争过程中两人的不同作为,得出曹操胜利的原因,和袁绍失败的原因。答对一条每个小组得3分。(二)赤壁之战(三)三国鼎立过渡: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地区,然后多媒体展示曹操龟虽寿诗句,想一想:曹操这个时候会有什么壮志雄心?进而引出教学内容。 曹

8、操想统一全国,那他统一全国最大的阻碍是谁?同时展示曹操、刘备、孙权势力范围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曹操要完成统一必须做的事。简要介绍刘备、孙权。重点介绍刘备手下谋臣诸葛亮,展示诸葛亮图,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教师提问: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后人对诸葛亮作何评价呢,多媒体展示杜甫评价诸葛亮的诗句,知道这句诗的含义吗?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什么样的感情?教师强调三顾茅庐历史故事,展示三顾茅庐图片,加深学生印象。曹操为了统一全国,打败刘备和孙权,于是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即赤壁之战。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观看赤壁之战动画片,看完回答以下问题:战争时间、交战双方、兵力对比、战争策略、

9、结果。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议一议:“想一想,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赤壁之战以后,三国局面形成。思考:结合官渡之战学习方式方法,想一想:赤壁之战有何历史意义? 过渡: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再没有能力统一全国,只能退居北方,而孙权、刘备实力得到增强,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阅读课本105页三国鼎立形势图,说说三国鼎立都有哪三国?2、阅读课文,完成下表。找一找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及都城 三国鼎立政权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魏蜀吴3、巧设计:你能不能为三国鼎立局面设计个简图?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由于三国实力相当,暂时谁也没有能力完成统一,为了实现统一,三国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

10、产。谁能说说魏蜀吴三国是怎样发展本国经济的?学生回答曹操想统一全国相关内容学生看图并思考,结合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学生回顾以前语文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看过的电视、书籍组织语言回答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战败原因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思考回答学会阅读历史地图,得出答案。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动脑筋,设计一个最形象、最一目了然的简图。阅读课文,概括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小结1、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主要内容及各个内容的联系。复习课文,回答问题四、课堂检测幻灯片展示问题,当堂巩固,让学生准确掌握在老师方法指导下,规范答题五、布置作

11、业历史上对曹操的看法存在争议,有人说曹操是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那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呢?课后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以歌曲曹操结束本课,感受现代人对曹操的全新诠释!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完成作业八、【板书设计】 第18课 三国鼎立一、 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袁绍VS曹操(胜利) 曹操VS 孙刘联军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二、 三国鼎立的形成 魏 (曹丕) 蜀 吴 (刘备) (孙权)九、【总结反思】本课内容教材处理得比较简略,但内涵特别丰富,北方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试图统一南北,却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败,被迫退守北方。此后,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本课采用问答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利用抢答题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归纳本课知识,便于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把远古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