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46370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摘 要: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深化合作学习需要选择具有探索规律的题材,具有开放性的题材,具有挑战性的题材,具有生活性的题材,在此基础上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调控合作学习的效率。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班级合作小组 课堂实效 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小组群体的积极性,通过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2、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深化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化学教学实效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 一、要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题材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形式,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为合作学习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养、问题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情选择是否进行合作交流。 1.选择具有探索规律的题材 化学是一门规律性较强,又极具探究性的学科,常常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和应用。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极其有限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功效。 例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学生可以根据镁、铝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铁、铜高温时才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而得出一个结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同时也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不同金属与同一物质反应时,反应越容易或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越活泼。利用这一规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对比,学生又可以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泼程度依次为镁、锌、铁、铜。在教师书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难掌握其他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下来,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金属与酸反

4、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相似点,学生也不难找到它们都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由此说明这些反应属于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置换反应的定义。 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题材 “开放性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这一内容,在学生明白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试管、集气瓶、锥形瓶、烧杯、烧瓶、量筒、单孔塞、双孔塞、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导管、底部损坏的试管等仪器,先经组内讨论组装出各种装置,并展示出来,然后组间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多、谁的

5、方法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各组都能很好地完成组装任务。最后经过全班小组间的交流,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对于有特色的装置,再请相应小组推选代表讲解其特点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开放性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学生获得亲自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和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题材 合作交流的内容一定要有讨论价值、有思想含量。教师要设计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挑战性的

6、题材应体现出层次性。 例如,对于“如何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一问题,学生讨论得出先除水蒸气与先除二氧化碳的不同,从而明白用碱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时会带出水分,所以应该先除二氧化碳。在掌握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下一个问题:如何检验出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三种成分。接下来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时,是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加热金属氧化物。最后可以进一步提升难度,设计一个思考题:能否设计一个装置,既能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能吸收多余的尾气。 这样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适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

7、在合作中得到提升。 4.选择具有生活性的题材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化学知识选择与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利用“班级学习小组”这一平台开展合作交流、研究学习。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生活性的实验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实验内容贴近生活,能让学生体验到用既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与态度。例如,利用生活素材自制过滤装置、利用厨房用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日常生活用品除水垢、自制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自制测定溶液的导电性装置等实验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又容易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8、 除实验外,如何让燃料充分燃烧、如何防止铁质用具生锈、怎样节约用水、溶液的形成、怎样保护空气、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等问题也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要创设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实践表明,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催化剂。 1.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设计恰当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在设计问题情景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具有发展性、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有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人离开它活不了,

9、火焰有它跳得高,它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这样形容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最后利用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解释问题。 2.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合作时间。一般以中等略偏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充分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匹配情况,预估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要避免合作学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更要避免强行给学生设“圈套”,不允许学生偏离主题讨论,教师应创设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维护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 3.调控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调控。对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可检查他们的正确率;对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要耐心讲解,帮助他们尽快形成有效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要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对讨论受阻的小组,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有效。 总之,深化合作学习策略是一项细致任务,需要教师带着决心、信心和恒心去开展工作,不断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真正提高化学教学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