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美霞宜昌听课随感)博采众长守望童心.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462203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谢美霞宜昌听课随感)博采众长守望童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谢美霞宜昌听课随感)博采众长守望童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谢美霞宜昌听课随感)博采众长守望童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谢美霞宜昌听课随感)博采众长守望童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谢美霞宜昌听课随感)博采众长守望童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美霞宜昌听课随感)博采众长守望童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采众长,守望童心 宜昌观摩课随感洪湖市实验小学 谢美霞2015年10月15-16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科所组织的第二届“名师优课”小学名师有效课堂“同课同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宜昌举行,研讨会以现场观摩课、评课、说课、报告、互动交流等形式展开。在这次活动中,几位名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让我也不自主的思考,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所谓的字、词、句、段、篇应该怎样不同阶段不同关注,关注到什么程度?更使我认识到每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无不包含着巨大的语文财富来等待我们去耕耘,去向学生播种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最终爱上文学。观摩会后感触颇深,

2、受益匪浅,所以想粗浅的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倡导“自然地朗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们在袁志勇、吴勇、王文丽、邹红霞老师的课堂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

3、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演讲稿,读的时候则需要激情

4、,需要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告诫、号召的意味,而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然”;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 2、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展开研讨,“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秘密”。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决定“教什么”。细细想来,其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自愧,我们竟然浑然不知语文应该教什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结合本次课改对“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

5、明确提出。我们在教学实践要能够正确的解读文本,领会编者的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不可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这些非语文的课堂现象透视出来的正是我们对课程、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再者“正确的解读文本”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所以我们正确的理解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当然不可能灵活的,创造的使用教材,显而易见这将对我们的语文功底和人文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3、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

6、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尤其是王文丽老师的月之故乡,课堂伊始,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学生可能联想到什么(圆月),由此引出与月亮有关的思乡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于是师生一同吟诵。此时王老师适时小结并引入课题:“在中国人眼里,月亮和故乡、和思乡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唐代的诗仙李白,还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无论是背井离乡的某个寻常的夜晚,还是万家团

7、圆的中秋佳节,诗人总是在望月的时候不自觉的想起魂牵梦绕的故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月亮、与故乡有关的现代诗。”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以往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思乡诗以后,很自然的导入新课,也为后面望月思乡奠定了基础,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随后,王老师一边朗诵诗人彭邦桢的月之故乡,一边要求学生按诗歌的格式听写这首诗,并刻意漏掉一行“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待学生写完,老师问:“这一句该放哪里呢?”不管学生如何回答,老师都加以肯定。补充诗歌,指导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真是一箭双雕啊。在介绍诗人生平时,老师又引出几首诗歌扩大学生视野,进一步感受明月与思乡的文化。王老师

8、介绍:“回顾诗人走过的历程,1919年出生于武汉,15岁写诗,然而战争使他一而再再而三离开家乡,他流落恩施,后远赴印度,再到台湾,后移居美国。离家乡越来越远,没能叶落归根,他多想魂归故里!”于是乎,在场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之动容。所以,那些从未承载过如此沉重和忧伤话题的孩子们居然也能读出诗歌的情境,更是读出了诗人的心境。接下来,在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时,王老师播放了男女二重唱月之故乡,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也仿佛入情入境。诗人那种有家不能回、遗憾、无奈、悲伤、可望而不可及的思念,仿佛感同身受!在迁移应用时,孩子们更是诗兴大发,积极的创作补充。王老师也即兴演唱了一段望月,全场顿时

9、掌声雷动!“月之故乡,思之故乡。哪里有爱,哪里就有牵挂,心在哪里安放,哪里就是故乡!”一堂课在王老师充满诗意的话语中结束了,在场的老师和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现在,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余音绕梁”!王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的引导、娓娓动听的话语、还有那宛转悠扬的歌喉,不绝于耳。许多教学细节的处理,让我看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看到了她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地自由创造。她引领学生轻轻叩响了诗歌的大门,却无一点矫揉与造作,水到渠成,了无痕迹,正所谓美到极致了!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

10、的思考问题。如“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习作课学会联想。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联想”这个话题是不好把握和指导的内容之一,上课前,我对此内容也充满了期待。师生问好后,老师让孩子们说说对老师的印象,从“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话题开始,引出“联想”并板书。接下来,老师出示了未来图书馆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蓝天白云小鸟的图片并出示张晓风春之怀古片段“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图文并茂,向孩子们展示

11、了联想的魅力。指导“联想”的方法过程中,依次出示了四副图片和文字,分别是月亮和云朵,鱼缸里的五条金鱼,糖果屋的糖果,金鱼抢食。每幅图出示后先由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出示文字朗读感悟后,师生归纳方法,然后进行拓展练习。分步总结出了四种联想的具体方法故事串联法,事件汇聚法,形象分解法,相似召唤法。在此过程中,每一环节由老师精心选择的图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并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归纳十分恰当的学生,老师用孩子的名字来命名更是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当堂进行的写作练习,人人奋笔疾书,交流学习的收获,个个争先恐后。我相信孩子们一定是喜欢上了作文课。原来联想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迹可寻的。现场课结

12、束后,吴老师进行了题为“精准知识:习作教学走向实效性的必由之路”的专题讲座。吴老师提出评价一节习作课要从三个问题考虑:一是这堂课老师教了什么?二是作为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三是学生学得怎么样?讲座重点为“教什么样的知识对学生产生生产力?”吴老师引经据典,从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等论著阐述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精准知识”的命题以及生成的路径,由于时间有限,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课题,通俗理解就是“一课一教,一课一得”,一节课中“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河”。吴老师指导联想选择不同的图画,归纳不同的方法

13、就是精准知识的体现。当图画与联想相遇,魅力无限;当联想融入文本,便是一篇篇鲜活的作文!2、在“读、练” 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王文丽老师的月之故乡引领学生用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学生的发言积极,并且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有独立创见,思维得到发展。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

14、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2、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语言,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轻柔的肢体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名师们的激励语总是那么的自然,丰富,恰到好处,灵活多变,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令人折服。3、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马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及各种能 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课文读的不够好,

15、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还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位学生的进步之处,有学生说“他声音比以前洪亮了”、“他能把课文读连贯了,不和以前一样一个词一个词的读了”等等,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 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除了对语文教学上深深的感触外,就是多读书,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去了解一些大千世界,充足了电,挺直了腰杆站在学生面前。用知识的力量去守望童心。听课旅程虽然结束了,但那些精彩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经典语录依然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久久回味。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让我们的课堂“对教材的研读再更透彻一些;对学生的把握再更准确一些;对课堂调控得再更灵动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