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461192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梳通文章。一、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

2、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3.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二、时代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

3、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主要人物介绍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

4、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知识链接】烛之武是不是姓烛名之武?投影显示: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

5、氏。“烛地,名叫武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资料:郑通志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投影显示:古代姓名的由来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虞舜夏商周姬姚姜2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鲁韩赵魏秦楚宋卫地名:东郭南宫西门欧阳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司徒帅尉职务:巫乐陶屠卜施商4以动植物为姓牛马龙熊(可能是氏族图腾)杨柳5以数字为姓伍陆万6少数民族的姓金翦萨慕容三、课文知识点解读第一段: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于:贰: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古今异义词:翻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句式:省略()补全: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