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460712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亲爱的考生: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6页,有五大题,26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祝你成功!一、书写(3分)1、仿照下面布局,规范、工整地抄写。(3分)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二、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4分)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d)(1)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tio)(2)和的是

2、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zn)(3)严;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 tng) ( 4 ) 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1) (2) (3) ( 4 ) 3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后恰当的一项是( )(3分)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气势磅礴;或像,曲径通幽正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哲理。A、名山大川 雕虫小技 古园深院 B、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C、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D、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4、古诗诗词名句填空。(7分)(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2)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4)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6)请你写出古诗中与登高有关的句子: , 。(写出连续的两句)5、下文中有一处错误标点和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2分)今年的5月15日,是台州的首个慈善公益日。台州各地广泛开展了募捐、义卖、义诊、义演等慈善活动。大家积极参与,一颗颗爱心铸造成一片爱的海洋。有错误的标点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意见: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这副对联中隐含着几位名家。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其他几

4、位中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写出他的姓名、一部(篇)作品及该作品中的一个名句。(3分)【示例】少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 ! 中国古典名著中,有不少关于打斗的精彩描写,下面是摘录的两段:【甲】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乙】 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

5、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甲】语段写的是 (人名)大战张郃,【乙】语段写的是 (人名)大战庞德,两段文字均出自 。(3分)7、班里开展“魅力台州”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逐一完成下列任务。(10分)【书香台州】早在南宋时期,台州便是一个民重耕读、书院绰立的东南文化之邦。时在台州任职的朱熹,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当地的书院就学,并赋诗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下面是其中的一联,要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3分)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下联:汝若问农事, 。A、绿阴冉冉遍天涯 B、欸乃一声山水绿C、万古荒凉楚水西 D、晓烟春雨劳耕锄【诗韵台州】台州雄奇秀丽、玄远清幽的自然

6、风光,吸引过无数迁客骚人,滋养了众多本土诗人,弹奏出多少诗韵词音。请结合具体的描述,选择依次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 )。(3分)寂静苍茫的台州山水,成了诗人栖身的居地,精神的家园。寒山子的仰慕台岳大名,前来隐居寒石山洞,在“ ”的空明澄澈中,感受隐逸生活的清幽脱俗;项斯身居草野,痴迷山野风光,向往遁迹空寂的云山,唱出“ ”的心声;戴复古行走乡间,被“ ”的初夏风光感染,举杯畅饮,醉而忘忧。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朗 吾心似秋月,碧潭深皎洁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A、 B、 C、 D、【人文台州】右图中“和合二仙”的原型诞生于台州,传说分别为台州的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得”,两人相交甚

7、厚,后被民间奉为欢喜之神,他俩的形象被画成瑞图,专门悬挂在举行婚礼的喜堂上。寒山持“荷”,谐音“ ”字,拾得拿“盒”, 谐音“ ”字,分别暗寓 , 的美好祝福(每条横线上填一个四字短语,短语必须包含所谐之字)。(4分)三、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816题。(一)(17分)蜜 蜂丰子恺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

8、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

9、,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

10、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

11、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8、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3分)9、结合语境,品味第段中加点“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3分)。10、细读第段,完成以下任务。(4分)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当时的心理。(2分)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

12、容有什么作用。(2分)11阅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3分)12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二)(13分)好梦何必成真周国平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 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有两种不同的梦。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 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

13、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 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 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 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 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 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 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

14、 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 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 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 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 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我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