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成语故事.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45994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的成语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典的成语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典的成语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典的成语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的成语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的成语故事.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的成语故事(一):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

2、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二):空穴来风源于宋玉的风赋。楚国的文人宋玉和景差跟随着楚襄王在

3、兰台宫游玩,忽然吹来一阵凉爽的风。楚王敞开衣襟让风吹着自己的胸膛,感到非常的舒畅。他不禁感叹道:这风吹得我好畅快呀!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听了回答说:这只是大王的风罢了!百姓哪里能够和您共同享受呢楚王听后非常奇怪,不由惊讶地说:风是天地间的大气,从各个角落毫无阻挡地吹过来,不管是宝贵的,还是贫贱的;高尚的,还是低下的,都会吹他们身上。如今你却说风是我独有的,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宋玉回答说:我听老师说过,树分杈的地方,常有鸟来做窝;有空隙的地方,就有风吹来。由于地位不同,风自然就两样了。后来,人们根据它概括出空穴来风这个成语,用来说明人说话或者做事不谨慎、不周密,给人找到了责怪的借口。(三)

4、:见怪不怪宋代有个文学家写过一篇姜子家猪,记载了一个奇怪的故事。有个叫姜七的人开了一家客店。这年春天,姜七隐约听到后院有人的哭声,开门去看,却又没有声音。有一天,五个客人住店。半夜里,他们听到了悲悲切切的哭声。他们循着哭声来到猪圈旁边,原来是一头老母猪在哭。有个客人喝道:畜生,为什么在此作怪母猪说人话:我本是姜七的亲母客人们大为惊奇,那母猪继续说:我生前以养猪、卖猪为业,靠此发家母猪突然翻了个身坐起来:我死之后,受罚投生为猪,如今后悔莫及第二天早晨,客人们把昨夜见到的事告诉姜七,劝他奉养那头老母猪。哪知姜七恼怒地说:畜生的话何足为信!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两天后姜七突然发病,他怀疑母猪作怪,叫人

5、把它杀了。没过几天,他就死了。成语见怪不怪,意思是,遇到怪异的现象而不惊怪,要冷静对待(四):井底之蛙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

6、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五):囫囵吞枣源于宋代朱熹答放顺之书,又见于元代白琏的湛渊静语。有一个医生喜欢向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向人们介绍生梨和枣子的性能时说,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却有害;吃生枣则恰恰相反,对人的脾脏有好处,但对人的牙齿有坏处。这时,旁边有个人自作聪明地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听后都非常吃惊,询问他的方法,他得意洋洋的说:吃梨时,只用牙齿咀嚼,不吞下去,这样不但要以使生梨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而又能避免对脾脏的损伤;吃枣时不用牙齿咬,囫囵地吞下去就是了,这样既可以使枣儿对脾脏有好处又不会伤害牙齿。医生听了反问道:把枣儿囫囵吞下去能消化吗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吗这个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无话可说。后来,人们用囫囵吞枣来说读书或做事不求甚解、不加分析研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