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创造从课堂开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的创造从课堂开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激 发 学 生 的 创 造 从 课 堂 开 始平罗县城关二小 王建斌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地呼唤着教育创新。而今,素质教育理论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成为行动。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并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素质教育实践已从宏观走向微观,深入到了课堂教学领域等诸多方面。而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因此,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从以
2、下几方面谈几点认识。一、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改变教学,树立现代教学观,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通过教学把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正如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在教学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自身内部的矛盾性,而教材、老师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因素显然都很重要,但都是外因。教师应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要善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3、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围绕教学任务善于启发、诱导、点拨,组织学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教给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思、善思,重在寻求解题的技巧性、创新性,方法上巧、活、新。让学生力图自己发现规律、探索结论寻求创新思路。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主要由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有机组合而成。一方面对自己已有知识进行综合、重新安排,不断否定思路,不断肯定思路,不断扩展思路,选择最佳途径;另一方面它要从已有思维基础出发,在众多信息中,提出新的见解、猜想和发现。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发展是培
4、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径,尤其要注重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成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体现,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不断地给他们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地挖掘能引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难怪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思维能力自然铺好了基石。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做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方面应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根据题目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引导、点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日渐养成自觉求异意识。另一方面则在诱导变通中,让学生学会变形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如,我在讲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结果发现与长方形较接近。再诱导学生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
6、生大胆实践,通过割补,尝试成功。巧妙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其三应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这方面可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义,一图多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相似性思维与相异性思维,引导学生从纵向深处去探索和从横向广处去发现,从而大胆地猜想和不断地创新。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强烈的问题意识,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教育认为,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比知识重要,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
7、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更多的新生问题,进而激发创造,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重两个方面:,寻求创新思路。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由此可见,在教学实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面临问题情境。学贵有疑,有了疑问就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深入探讨,敢于创新。例如,我在讲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也测量能用滚动法吗?迫使学生不能不另开辟蹊径,想出了绳测法
8、。此时,又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成圆,提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教者的这一问便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通过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2、激励学生大胆提问,富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大胆提出问题,无疑是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因而,一方面应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设想,积极地思考,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挑战书本和现成的答案,善
9、于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是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要实现从旧知到新知迁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是要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三是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要对问题实行变通,摆脱习惯性思考束缚和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接通与相关知识和解题技能技巧的联系。做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从而富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任务任重而道远。只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正如陶行知所言: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去看;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那么,教育最终培养和造就的必将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