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55028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兴宾区长梅小学:韦春萍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在语言文学方面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通常表现在言语,举止,写作等上,以及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上。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

2、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工作中肩负着重任。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可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甚至以后的工作。为了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的影响强烈而持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一个缺少了文学修养的人,他会用什么样的言行,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去教育学生,结果是可以想像的。难道这样的老师会让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拥戴吗?一个文学修养不高的人,他的自身素质会高吗,自身素质低了,他教的学生的素质会高吗?所以,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进行素质教育时你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正

3、所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那么如何加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呢?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有对语文文学的感悟。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抱着“顶多做一个教书匠而已。”而是以文学修养启发心智、打动人心,让性灵深处的东西散发光彩。在教学中,依据课本来作为指导,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语言文字创作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艺术品,充满了灵性和创造性。能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就是语文教师的文学底蕴在发生作用,每位作者的作品,代表的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激情、理想和心情。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状况,将作品恰到好处的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光华和情感波澜

4、。作者通过文学作品,无论塑造怎样的形象、渲染怎样的情节,我们做语文教师从作品中既要窥视其人性的弱点,又要挖掘闪现人格魅力的光彩,从而诱发学生的心智和情感。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本质的属性。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在写登山、登楼,从中我们窥到了人生的哲理;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仅仅十九个字,就概括了一部文革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那个时代的困惑和思索;郑振铎在猫中对猫(活泼的猫、顽皮的猫、忧郁的猫)的自省,其实是表达一种待人接物的道理;巴金的灯结尾这样写道:“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灯”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

5、意义,引起人更多的遐想。这些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充满了对生活、人生的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哲理意味,若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历是很难品味出其中的韵味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才能引导学生学会体会其中的生活意境,洗涤尘世的浮躁,领会作者淡泊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对生活、对精神境界的认识,激发他们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式教育,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可以就其作品本身入深、参透,幻化出更丰富的、想象的色彩,从不同的角度去点拨、指导,

6、和学生一起投入再创作中,激活学生的思想火花,一种源动力的热情被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创作热情,在融通一气中,达到师生互动的对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是呆板地机械地灌输知识,冷冰冰地说教,语文的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语言的教学,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处理课文的时候,对生字、生词讲的多,偏向于分析语段和句子的含义,而把课文无端的肢解开来,不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课文,结果学过的每一篇课文,印象就是那么几句话,那么几个片段,使学生对文章了无兴趣,失去学语文的积极性。实际上语文教师对文学的感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是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有时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冠冕堂皇的,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于

7、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递者,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是精神的布道者,是社会良知的启发者。有了对社会的感悟,才应该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有着能够感悟人的精神力量,才不愧为一个语文教师,才会为社会的良知做锻造。 二、 语文教师要具备有独到的文学见解。 语文不像数理化那样答案需要准确,这就要语文教师发表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内容有精辟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研究。用“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不能总是啃别人嚼过的馍,而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接受水平,对教材作出大胆合理的取

8、舍,要能够胸怀教材全局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教材的构成体系与单元课文的组合作出积极恰当的调整与补充,从而确定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基点,逐步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王国,让学生学会求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古今中外的各种材料能广征博引,为我所用,又要收得拢,教学目的能集中。这样处理教材便达到了驾轻就熟的境地。荀子说:“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前人把语言表述能力作为具备当老师的条件和资格,可见语言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语言的准确性是语文教学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

9、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讲评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内容,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如拨云见日。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你的精辟和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例如,在讲读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课,那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和渔夫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总结谈话时,当问及文章为什不以“桑娜”为题,而以“穷人”为题时。有的学生说:“因为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在沙皇统治下的穷人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更加广泛。”有的说“

10、桑娜和渔夫本身就是穷人,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接着我循循善诱,剖析题意,最终让学生领悟到“穷人虽然穷,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像这样的穷人在当时沙皇统治下的社会里,不会只有桑娜一家,所有的穷人都会诚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歌颂了天下穷人是一家的淳朴感情。这样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题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戒使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之词。有的教师在讲课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常以“差不多”、“大概是这样”作答,这不是准确的语言。讲课的语言应是板上钉钉,不能含糊其辞。学生因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各异,解阅作品的方式、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作为语文教师

11、我们充分的挖掘文学底蕴的厚度,使教学内容多元化,让想象插上翅膀,让学生在文学想象的天空自由飞翔。不要把异彩纷呈的东西进行规定、圈囿,不要把一些定论用贴标签的方式硬性纳入学生的头脑中,这样必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反对一元化、反对“标准答案”。语文老师独到的文学见解可以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问题,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障碍,促使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自由的声音,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也因此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人格得到自由的提升。 语文教学是诗意的活动,又要让理性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雅韵首先来自教师的个性和气质,还有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

12、语文教学应该是审美的,有“临风把酒,壮思逸兴”的豪迈;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多彩;语文教学应该是宽容的,有开放的、民主的、人本的特色。“教学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托尔斯泰),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探索,从独到的文学见解出发。解说独到的文学见解的最终目的是弘扬学生的个性,人格自由的提升。三、语文教师 要具备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总会有理解和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了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而表达能力的增强,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多练笔,在指导吸收作文时,教

13、师也写下水文作为范例,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文如虎”的心理。教师以范文引路,让吸收感到有事可叙、有物可写,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素材,这样写作兴趣高涨,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写出的文章会更有新意。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他们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仍不辞辛劳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不辍耕耘,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食粮,传承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从而为教育起到了光辉的典范作用。比如孔子,他既是传道者,同时也是创作者,他有非常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他的教学语言典雅、规范,常常运用诗、书等古籍中的名言名句教导学生,也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14、凋也”,来勉励学生在艰难复杂的形势中能保持高风亮节的气度。孔子还善于以物作比,把深奥或难以名状的道理说得既形象又明白,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智者和仁者的“动”和“静”喻为“水”和“山”,而且做出“乐”和“寿”的美好状况和结果,非常有力地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智者、仁者。在广大的语文教师队伍中,真正具备实际写作能力的并不是很多,他们把自己圈囿和束缚在狭隘的理论框架里,文字受到了局限、文思殆尽,文学修养只残留着一些文学常识的影子。更多的是没有交流文学气氛的平台,更有甚者学校给喜欢动笔的语文教师受挫感,认为不务正业、不安心现状,从而使语文教师随着

15、教龄的增长而文学创作趋于沉寂,性灵落寞于尘埃。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始终是为应试而服务。中学语文教材一般以不同的文体分单元,结束了一个单元的教学,才让学生写一篇同样体裁的作文。学生下意识地模仿课本中的范文来写,模仿得像,语文老师就会评价为好作文。如此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学生,文思如何能敏捷?更不要说文思如泉涌了。而更多的语文老师在中考前给学生发放许多篇范文,让学生拼命背诵,更把应试作文教育演绎到了极致。而最近几年,新概念作文对中学作文教育有所冲击,但效果不大。有些思想超前些的语文老师,并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去创新,仍然让学生去模仿新概念作文,走的还是应试作文教育的老路,只不过模仿的对象摇身怪变,使

16、学生变成抄袭高手而已四、 语文教师要具备有对文学的积累。我们说除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加大学习的力度外,一定要克服自身懒散的弱点,能尽力地在文学的天空花费多一些时间,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自我习作的教学作风,以阅读、积累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情到文至,思到章出,让自己的文章,和学生一起进步,以文学修养、文化品位来影响、带动、发现与培养学生创作力量,形成一定的文学气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处在一个思想空前活跃、写作异常繁荣的时代,面对的是一群并非传统意义的学生,更有必要阅读一些不同时期的世界文学巨匠的作品,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可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指导写作。才可能带动学生产生提升文学修养的渴。提高文学修养,需要长期积累,最好专门学习一下,比如中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等。建议看一些美学的作品,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还有朱光潜先生的一些专著,像诗论之类。 读红楼梦的建议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