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542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下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下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下第一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下第一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下第一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第一单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南通市中考模拟试题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测试题B一、 选择题1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来源:学科网ZXXK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B.增设殿试和武举C.派文成公主人藏和亲D.重视地方吏治3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出现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

2、力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 B C D5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 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A.B.C.D.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前的友好关系

3、?A.汉族与南诏B.汉族与回纥C.汉族与鲜卑D.汉族与吐蕃7“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8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 B. 马可波罗行记 C.大唐西域记 D.资治通鉴9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B.C.D.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唐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唐朝时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都洛阳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文成

4、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联系玄奘西行A B C D11在学习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设置了以下课外拓展主题。其中不正确的是A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 B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者李春C孔子与“仁”的思想 D“画圣”阎立本与写意画12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来源:Z,xx,k.ComD经常诵

5、读苏东坡写的词14隋唐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治的诗句是来源:Zxxk.ComA“回鹘衣装回鹘马”B.“车书本一家”C.“和同为一家”D“唐风洋溢奈良城”15郭沫若题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诗人是来源:学科网A.李白 B. 杜甫C.白居易 D. 李商隐二、简答题16材料一 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堪称一部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的壮丽史诗,有让人们领略了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使得作品成为一曲历史的长歌。材料二 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治通鉴材料三 唐太

6、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动荡,他以隋炀帝的亡国破家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因此能够较好地实行“君道”,避免和纠正了很多错误;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良,退奸佞,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重视地方政治,吏治比较清明。请回答:(1)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2)材料二表明他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3)材料三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年来党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了废除农业税等措施。这与唐太宗实行的

7、轻徭薄赋有无本质区别,为什么?17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

8、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整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测试题B参考答案:15 BBCDB 610 DACBA 1115 DCDDB16答案:(1)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2)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们群众力量的伟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9、(3)原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管辖西域。启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改革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关注民生,减轻农民负担。(4)有本质区别。唐朝轻徭薄赋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党中央减轻农民负担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17(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