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52897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生就业不稳定案例分析一、就业不稳定学生的案例分析 【案例1】 郝某某,女,普通高中毕业后进入我校高起点班学习。招聘会上应聘到齐开电器企业实习。到岗后连续半个月每日打电话向家长哭诉,认为吃得不好,住得不好,同去的同学也反映该同学从不与大家说话,下班后除了睡觉不做别的。实习指导教师前往企业处理,初步考虑是不是因为工作环境、食宿条件不够理想而引起的学生情绪波动,于是又将其调整到生活、工作环境都不错的恒昌塑胶公司实习。被调整的还有3名学生,其他学生均非常满意,但该生坚决要求回家,经家长、老师、同学做工作仍然不愿意继续工作。再三询问下,该生道出了原因非常想家。 分析:学生长期生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2、中,缺少与人沟通、社交的机会,不敢与人交流,对家庭有较浓的信赖心理,家长是唯一交流的对象。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中有事无法倾诉,于是对新环境、新人际产生了较大的恐惧和抵触。 【案例2】 2007年9月,赴苏州沪华五金机电公司实习的学生一周后有2位同学打电话要求回家,主要倾诉:一个月1000元基本工资+250元伙食补助不够花;老员工看不起自己;工作了五天还不休息,无法忍受。 分析:自卑心理较重,且不能主动克服;片面僵化理解五天八小时工 作制;适应新环境能力比较差;缺少理财意识,不懂合理计划开支。 【案例3】 单县分校05级女生李某,赴威海某电子厂就业,休息时间在网吧上网聊天,认识了一个网友

3、。网友称可在青岛为其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该生不听其他同学苦苦相劝,执意要到青岛赴约找网友换工作。 分析:遇事不冷静,心理防线脆弱,缺少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贪图小便宜,经不起利诱;团队协作意识差,宁可怀疑同乡同学,也要轻信陌生人。 【案例4】 赴扬州某公司实习生郭某等9人,原计划在该公司顶岗实习一年。实习期间前三月生活补助每月1000元,实习后生活补助1000元另算加班费。一年毕业后转正,签订劳动合同。该4名学生实习到两个月时不跟企业打招呼,擅自离职到厦门自找工作。临行前还将同宿舍他人财物带走。后了解,他们认为在该公司实习生活补助低,想找一份工资收入高的工作。 分析:实习目标不明确,钱的多少决定

4、了一切;责任意识差,对企业,对家长,对工友缺少应有的责任感,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个人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身能力,没有长远职业规划;缺少耐心和毅力。 【案例5】 陈某某,单县05级机电专业学生。在威海某公司实习。该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是学生会干部。一次外出施工,任务完成一半后,按师傅安排回厂休息。项目主管不了解情况,以为是他自己跑回来休息,逃避工作,就发火批评了该生,该生一气之下就辞工离开了企业跑回了家中。 分析:抗挫折能力差,该生在校期间表现一直比较好,担任学生会干部, 听到的都是老师、同学表扬的话,很少受到批评,尤其是无端的指责,没有这方面的心理挫折经历,所以工作后突然发生此类事件,

5、该生不能承受,又不能理智 地处理,不懂得如何恰当地为自己辩解,所以发生了负气离职的事情。 【案例6】 单县分校05级学生近百人,按计划派遣到威海文登三吉电子公司实习。在目的是锻炼其工作能力,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使其正式上岗后能尽快适应岗位需要。但是工作刚几天,部分学生称工作累,工作环境条件不好,专业不对口,煽动其他学生怠工、罢工,给企业造成损失,给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 分析:吃苦耐劳精神差;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足够的就业心理准备。 【案例7】 07年安置到威海大豪电子就业的学生共18人,截止到07年底,仍在威海大豪工作的学生不足四分之一,其余学生除个别返乡外,其他人均已跳槽,部分学生三年

6、换了四五个单位,到现在仍然拿试用期工资。 分析:根据回访了解,发现缺乏耐心和恒心,对自身能力缺少客观的评价,期望值过高,随大流,缺少主见等,是造成这些学生不断跳槽的主要原因。 【案例8】 李某,女生,单县05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07年6月安置到苏州奥凯公司工作,三个月后表现出古怪行为,整晚不睡觉,要么整天不说话,要么见谁骂谁。每天给家长打电话哭诉,说同宿舍本地员工都在背后骂她,都看不起她。最后发展到不上班,到处乱跑。无奈之下公司通知学校将人领回。回家后经医院检查,该生患了抑郁症与轻度精神分裂症。 分析:据班主任老师和同学反映,该同学在上学期间性格就特别孤僻内向 ,很少与同学交往。到企业工作后,

7、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企业生活等扑面而来,这样就需要向亲人、同学更多的倾诉,以此渲泄紧张情绪。但由于性格的内向孤僻,此时就容易产生社交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如引导不及时,不正确,很容易发生抑郁症,严重的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不可能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 【案例9】 2007年,学校安置二十多名学生赴常熟夏日大酒店学习厨艺,实习期三个月结束后,有近三分之一学生打道回府。学生返校后,学校就学生返校原因进行了调查了解。绝大多数学生一方面是想家,另一方面是气候和饮食不习惯,对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学生来说,整天吃大米饭感到无法适应。 分析:人们常说,环境改变人,环境造就人。但是由于在校期

8、间环境适应能力教育的缺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到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后一时无法面对困难,缺少适应环境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不是理智、勇敢地去面对困难,适应环境的 挑战,而是选择了逃避。 【案例10】 王某、徐某、赵某,05级机电专业学生,经学校安置到威海进行实习。到企业第二天,他们到附近饭馆吃饭。三人点了五个菜三瓶啤酒,共捌拾多元。当天下午就给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说生活开支太大,一个月一千左右的工资根本生活不下去,要求回家。经带队老师和家长的劝说动员,这几位学生留了下来。但两个月后这几名同学又给学校打电话要求返回重新安置。原因还是工资不够花。但实际情况是:这几位同学就业的企业包食宿,每月能实发1200元

9、左右的工资。这几位同学一半时间吃员工食堂,一半时间在外面的饭馆吃饭。第一个月的工资每人买了一部800多元的手机,第二个月的电话费每人都在100元以上。没有住企业提供的免费员工宿舍,而是花300多元合伙在附近租了一套房子。 分析:学生就业后,告别了原先已熟悉了的一切,远离父母,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面临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型期。这时如果缺乏自控力,往往会出现花钱无节制、做事随大流等现象。过度消费既会使自己生活拮据,也会给父母增加负担,同时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不利于个人今后的生活和发展。二、就业不稳定的主观因素类别及对策 造成部分学生就业不稳定,有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气候环境、饮食起居等

10、客观方面的原因。但学生个体主观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就业不稳定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教育。概括起来说,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心理素质训练。 经不起挫折,社交恐惧,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是中职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与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中职生恰好处于这样一个矛盾期。首先,中职生就业选择是人生一件大事。他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是他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所以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其次,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不稳

11、定、不平衡、不健全的时期,主要表现在理想与实现矛盾、开放与封闭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 、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等。再次,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中职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同时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加之个体生活体验不同,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近几年中职生大部分是“80后”,甚至“90后”的独生子女。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让这些独生子女在生活上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生活在父母的重点“保护”之下。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对于什么是苦难、什么是艰辛、什么是来之不易,除了字面上的感知外,没有更深的体验和感觉。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特征和经历,他们一旦遇到困难,也不论困难是大是小,势必会在其心

12、理上造成极大的负担和阴影。学校教育就要因势利导,创造条件磨砺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是自信心的培养。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他们有的自卑情绪严重,缺乏求成勇气;有的畏惧课堂学习,把上课学习视同迫于无奈的“劳役”;有的生活目标迷失,认识混沌,几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待一切均取“混”的态度;就业后总觉得领导和老员工看不起自己,产生逃避思想。总之缺乏自信心是中职生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已成为制约中职素质教育发展与中职生自身成长的主要瓶颈之一。重新树立自信,勇于面对困难,是中职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培植中职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人有才

13、,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第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用表扬,慎用 批评;第四要开展以“多侧面、低起点、广参与”为原则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激励学生去追求更大的成功。 三是适应能力训练。 中职生毕业后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有时因专业不对口而带来的就业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刚刚离校,大多思想都比较单纯,对如何应对复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

14、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于是选择了逃避。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什么专业,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毕业后第一次就业质量如何,很多时候对学生的就业前途影响并不大,影响大的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及意识的培养。适者生存,适应能力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学校应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提高学生生存适应的能力,这是稳定就业的关键。 四是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目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还比较淡薄,创业能力不强,更缺少吃苦耐劳的历练。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仍然把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的分配安置上,习惯于“等、靠、要”的方式,

15、缺乏自我创业的意识。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想法,但对吃苦耐劳有恐惧感,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在就业上想走捷径,幻想成功的道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很多职校生被一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所指引:希望通过二、三年甚至更短时间的职校教育,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获得富裕美满的物质享受。他们既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又缺乏奋发图强的精神,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行走于希望与困惑之中。 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能力的问题,要求通过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给学生“能力护照”,从而为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创业教育的主题班会,采集制作并播放学校历届优秀毕业生勤劳致富、自主创业的录像片,请自我创业成才的优秀毕业生到校现身说法等措施,激励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成为开拓型人才。 五是责任意识教育。 是否具有负责精神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因为它可以派生出其他许多健康的人格特质,一个拥有责任感的人,往往能激发和实现自身的潜能。而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