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452715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周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周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长”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长”教学设计袁小霞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 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 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教学过程(展示各图形)说说是什么图形,好看吗?老师想将这些图形制作成小相框,有同学建议将这些图形用各色彩带镶上边,让小相框更美丽。制作中遇到问题:每个图形要多少镶边材料呢?多了浪费,少了不好看。先测知边长(周长),再剪材料。量哪儿好呢?请指一指。(一生上台指,其他书空。)强调

2、: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二、探究新知1. 建立“周长”概念。(1)今天咱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朋友周长。(板书:周长)“周长”朋友的名字里体现了他的特点。谁认识这位朋友?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看看书本怎么介绍的,课本p41,读一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通过书本和同学的介绍你了解“周长”这个朋友吗?(2)质疑“封闭”。(学生解答:头尾相接。)小结:所有线段、曲线首尾相接才是封闭图形。看看这组图形,都封闭了吗?那些图形我们能计算它的周长?补充:一个一边余出的正方形,让学生判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条线首位相接,围成的才识封闭图形,

3、否则不能求出正确的周长 2. 实物的周长。(1)“周长”朋友就在我们身边。a钟面的周长在哪?指一指,摸一摸。b圆柱盒底面的周长在哪?(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c树叶的叶面d红领巾的面(2)活动“找周长”。从身边找“周长”朋友,并摸一摸,同组伙伴说一说。(3)活动汇报。3. 周长测量策略探究。(1)回到引入图形。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儿?所镶边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简说什么方法,工具。)通过活动前的思考,让学生初步形成选择的策略,如测量月亮和心形等可以借助绳子,而测量正方形等可直接用支持测量(2)想亲自量一量周长吗?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这些图形,还有绳子,

4、待会儿除了用绳,你还可以用尺子或别的工具进行测量,咱们要比一比哪一组的测量方法多。完成后请组长表格记录结果。学生在选择合适的工具时,拿着正方形等也都选用绳子,但是我准备的图形卡片较小,而线较软,在测量的时候并不好操作,而且误差也大这也不是我的初衷,分析原因:其一,对与绳子测量,学生是第一次使用,充满了好奇,当看到绳子的时候,就忘了还有直尺这个工具;其二,学生认为用绳子只用测量一次(围一圈),而直尺却需要量四次可喜的是,学生还是能判断出图形各边间的关系再测量,如长方形只用测量条边,正方形测量条边,心形测量半边,五角兴只用测一条边等(3)汇报。方法一:直接尺量,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测量?(线

5、段)方法二:间接绳量,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测量?(曲线)方法三:量后计算: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测量?(有重复出现的部分)(4)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此环节延伸到课外)测量,记录。 三、总结(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我的思考:作为一节随堂课,我为这一节课准备了充分的学具材料,认为这一堂课是很适合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的在匆忙的准备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节,如准备的图形过小,线条太细太软,不便学生测量如果能把图形都粘在胶板上,那么操作的时候难度会降低很多在合作测量前,虽然提了诸多要求,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自己心情兴奋,课堂节奏快,学生缺少冷静的思考,以致在测量环节中,学生一直拿着绳子无法测量,我还要不停地徘徊在小组间指导一节课下来,疲惫万分,课前最担忧的状态还是重复出现了如何引导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效率?这是努力尝试着下一次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