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45207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妙语批试卷》(长春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妙语批试卷教学设计育才学校 陈海莲老师 教材分析妙语批试卷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风趣幽默。从康有为的批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机敏灵活,妙语连珠,更能感受到汉语独特的表达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资料等先理解字词,再通过师生交流、教师讲读、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汉语言的的妙趣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2理解康有为的

2、批语妙在何处。【教学难点】课文中对文言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前面我们学过的每一册书里都有汉语家园这一板块,讲的都是汉语的精妙之处,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要学习妙语批试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谁批试卷,妙在哪里。2作者简介倪培森,1924年生,汉族,曾为一家报社记者。著有妙语批试卷。 倪培森写过的文章:“小康”探源芦沟桥上的石刻狮子“热线电话”说缘由刘鹗戏题广告联轶事冯亦代读书法吕叔湘的读书观简介有关古籍版本种类及名称的知识等作品。 3妙语批试卷是一篇记叙文,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呢,下面我

3、们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学习生字新词。2检查学生学习字词情况。(1)读词语:军阀 阎锡山 辛亥革命 都督 政治开明 用人唯贤 康吏民表 胸无点墨 舞文弄墨 哭笑不得 不学无术 谬误比照 妙趣横生 啼笑皆非 无言以对 维新变法 礼请(2)说说词语的意思用人唯贤:用人只用贤才。礼请: 聘请。胸无点墨:形容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矣:用在句末,跟“了” 相同。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尔:你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品)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无言以对:

4、没有话来应对。3.教师简介阎锡山、 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 、康有为。三、细读课文,思考探究(一)学习第一段,了解起因。1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概括这段主要内容。(二)学习第二段,了解考生答题。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停顿。3读准下列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康吏民表 包拯 胸无点墨 舞文弄墨 矣哉 摄氏表 华氏表 哭笑不得 不学无术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4说说句子的意思:“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盛矣哉,世界表之多也,有摄氏表,华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题为廉吏民表,他为什么这样写。可以用书中的话来回答。5指名练习朗

5、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三)学习第三、四段,学习考官批语。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啼笑皆非、无言以对。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大意:廉洁奉公的人,是民众的表率;贪污受贿的人,是危害民众的奸贼。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大意:通过你的文章来看,学习不够优秀,所以不会被选为县长,要说成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无希望的。3说说句子的意思。“盛矣哉,山西山之多也,有五台山,有中条山,而今又有阎锡山也。” “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谬误比照,妙趣横生。”再说说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3对比

6、答题和批语,说说体会。廉吏民表 “盛矣哉,世界表之多也,有摄氏表,华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阎锡山论 “盛矣哉,山西山之多也,有五台山,有中条山,而今又有阎锡山也。”4.回答考生为什么这样写,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写批语。用“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谬误比照,妙趣横生”来回答,能够体现汉语语言的妙趣和丰富内涵。也懂得了解了康有为的才思敏捷和博学多才。5朗读课文。说说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拓展延伸: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你的感受。2.读短文外国人学汉语 五、课堂总结:作者用清新活泼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幽默而不乏意趣的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康有为的才学和机敏更感受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中国式幽默的表达魅力。六、布置作业:1.介绍辩论中的归谬法。2.交流相关故事,进一步感受汉语的博大精神。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