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45010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假网络新环境开拓德育新天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善假网络新环境 开拓德育新天地 啸秋中学 孙正宽 【内容要点】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使高中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新环境易腐蚀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妨碍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冲击学生的正常课业学习。 同时,它也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新机遇:拓展了学校德育的途径,增加了学校德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此现状,我们要制订以下对策:加速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教育者网络水平; 转变德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兼顾网络与生活,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德育 网络科技是划时代的革命,必然会对教育的方方

2、面面带来巨大的变革。现在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已笼罩在校园网络、家庭电脑网络及数量众多的网吧之中,网络与课堂教学、学生成绩的关系已被广大教师深入广泛地研究了,并且也获得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可是,网络环境对高中的德育工作带来什么影响?如何调整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这些问题,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高中阶段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善假于物,开拓出德育工作的新天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试论如下。 一、网络环境对高中德育工作的挑战 网络世界是个性化的、极其自由的世界,它兼收并蓄,内容非常庞杂,网络知识、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不可避免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是以往学

3、校教师未曾接触过的,对中学德育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 网络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易腐蚀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 面对网络上每天传递着的信息,以及各种网络垃圾和不良信息,学生不知道是该相信老师的传授,还是相信网络的显示。互联网没有中枢机构,难以总体调控,为学校教育学生正确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同时也使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首先,互联网上腐朽思想、黄色污染、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危害,是难以避免的。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但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拜金主义、享乐主

4、义等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由于教师难以知道学生上网的具体状况,因而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无疑增加了网络时代学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其次,网络的隐蔽性易导致学生道德行为的失范, 使传统

5、道德规范受到严峻挑战和冲击。虚拟社会可为网络用户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用户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摆脱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困扰,随心所欲地成为“大侠”或是“流氓”,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而且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完全理想的自我。 网民的隐蔽性和突显的自主意识,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感,引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有的学生从网上下载不良的信息或拷贝他人作业等,更为突出的是网络犯罪、传播色情信息和破坏国家安全。这些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腐蚀了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网络学习方式的

6、个人特色,易妨碍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而且网上交流是虚拟的平等交流,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这正是中学生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往方式,极具吸引力。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

7、能导致心理疾病。 网络的个性化,易导致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和人际情感的疏远,让个体发展徘徊不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机会大为减少。在“人机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极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正常的日常人际交往习惯受到破坏。 网络聊天游戏的盎然趣味,易冲击学生的正常课业学习 网络游戏丰富多彩,其发展日新月异,深深吸引着青少年学生,目前游戏可分动作类、RPG类、冒险类、体育运动类、益智类,虽然多数游戏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敏捷度,受到的人文、历史、艺术等各方面的熏陶,但游戏的麻醉上瘾作用使其有利之处大打折扣

8、,网络聊天、网络交友更易使其成为学生逃避现实的场所,并沉溺于其中,而由此产生的“网恋”更是让学生充满了好奇。所有这些满足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和逃避现实生活困境的需求,而这些对学生学业的完成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游戏和聊天尤如烟鬼吸烟赌徒嗜赌,入迷之后中毒甚深,学生一玩起来就没有个节制,甚至出现玩通宵、几天不归家的恶劣现象,这使学生投入学业的时间与精力受到极大影响。网上聊天一来兴致,谈上几个小时都是很自然的事,特别是从聊天发展到交友,寻找朋友、与朋友交往起来更易使学生疏于学习。而大部分教师、家长对网络认识不足,无法对学生提供足够的辅导、帮助。 最严重的是网络信息、网络游戏中色情暴力内容对学生的吸引,中

9、学生自制力一般较差,经常接触这些内容,学生就很自然地对枯燥乏味压力甚重的课业弃之如敝。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机遇 利弊是相对而言的,网络虽然给我们带来挑战,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但从根本来说,网络是我们划时代的革命,已经深入到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情感领域,改变着当代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它为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创造了许多机遇。 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式,拓展了学校德育的途径。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谈心,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教师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可以查阅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德育发展动态,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能力。用网

10、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建立心理网站、德育网站、教学网站,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学习问题。 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增加了学校德育的内容。信息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德育效果有限,工作难度较大。在互联网世界里,我们可以将世界上所有著名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供他们自由检索和选择;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吸收,提高道德认知力。 网络屏蔽性强,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11、在网络上,没有权威、没有上下级关系,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主体,网上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体验将更多地来自平等方式下的交互传播与感染;在网络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品质与能力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不必恐惧网络的自主性,这恰恰给陈旧的观念以更新的机会,为培养有自主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增加一种方法和渠道。 三、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工作的对策 抓住机遇,避开缺点,做到扬长避短,这是我们基本对策。特别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崭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或是尚无有效解决方法的,更是我们要着

12、手重点研究、解决的,如果不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挑战束手无策,或是置之不理,学校的德育工作便将危机重重。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者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转变德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网络时代,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法已不能满足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应该突破“空洞而无实效的说教方式”,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自学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不是德育活动的主宰,尊要重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自我完善需要。如学生行为规范讨论,热点问题追踪,学生管理真知灼见,共话学校发展等,我们不应简单地就事论事,而应自觉运用网络这一载体,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德育要

13、主动冲破封闭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发展自我,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加速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教育者网络水平。首先,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网络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教育网络提供的内容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且趣味性、信息量等却远不及互联网。因此有必要改造教育网络,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访问,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网络。为做好学生上网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建设好校园网,开设丰富多彩的栏目。另外,要加大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可建立学校甚至班级主页,在网上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同学进行教育和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大型的影像资料库供师生

14、点播,拓宽德育工作的宣传途径,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查询德育信息。 其次,中学生吸收新知识能力强,知识更新快,对微机及互联网知识普遍感兴趣,许多学生的网络水平往往比教师还高。在这种条件下,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对网络还一知半解的话,那么其教育方法就只能停留在传统范畴之内,对新出现的情况就会难以处理,甚至瞎指挥。因此,学校领导、教师要迅速掌握互联网知识,多浏览网络介面,熟悉网络文化中对青少年利弊影响的内容,利用好网络的信息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网络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的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工作。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

15、网行为,因此,要教育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应遵守必要的网络道德, 如不得利用BBS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发表各种反动言论,不得制造、传播病毒,不得攻击网站等。在校园网络比较先进的学校要制订必要的上网守则。同时,精彩丰富的网络文化,对课业重负下的中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而应积极提倡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其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及早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是对已患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

16、,重视日常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监督学生上网时间与状况。 兼顾网络与生活,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我们既要积极地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但也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做到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互补, 才能真正推动德育工作。一方面,我们要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建立心理网站,使师生可以在网上跨时空平等地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QQ、各种聊天室交流,教师可据此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回归生活。因此,在现实空间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参加实践,避免一味地在网上行动,以免降低实践能力等的培养。要让学生立足生活,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感受到价值和乐趣。 新事物的出现会带来机遇,同时也往往会伴随着危机和陷阱。但只要我们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