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448455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 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 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 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 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2. 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

2、奥秘。3.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说,这一文学影响 了唐代韩愈的”说。4. 汉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 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提出了它的诗歌讽刺观。5. 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 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气6. 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 “诗 而绮靡,赋 而浏亮”的说法,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7. “文章合 而著,歌诗合 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8. 欧阳

3、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9. 明代诗论家谢榛主张情与景应该互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取决寸:“情景;而清代诗论家王夫 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其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其: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 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10. 当沈德潜的说的诗歌理论盛行之时,袁枚则提出了 “”说与之相抗。二、名词解释题1. (孟子的)“养气”说2. (袁宏道的)“性灵”说 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刷焉。至于梁、陈间,串不过嘲风雪、弄花草

4、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 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花”, 感花以讽兄弟也,“采采苯苜”,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 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S, j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 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白居易与元九书)1. 把上而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提示:原文中所引的诗句可以不泽)2. 对上而这段文字进行文学理论上的评述。(提示:要求说明它提出了什么文学理论观点,有什么意 义和缺陷等)四、问答题1. 请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

5、中体现的实录精神,并结合学习过的知识,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 文学产生过什么影响?2. 结合文心雕龙风骨篇,谈谈什么是刘勰在本篇中提出的风骨” ?3. 什么是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的提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Y对后世有伺影响?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1. 兴怨2. 得意 忘言3. 发愤著书不平则鸣4. 毛涛大序(毛诗序)滴谏5. 才能文体6. 缘情体物7. 为时为事0.穷而后工 别是一家9. 适会妙合无垠10. 格凋 性灵二、名词解释题1. (孟子的)“养气”说 孟子在盂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 “养气说(1分)。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

6、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 丽正的言辞(1分)。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 了,才能知 言二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2 分).“知盲养气”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1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广孟子9选录”)2. (袁宏道的)“性灵”说 明代后期,前后七于的复古之风盛行,湖北公安人袁宏道等人则倡言“独 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的口号,以批评七子派模拟秦汉古文之风,提出了 “性灵”说(1分)。 公安派的

7、“性灵”与李贽所说的“童心”是一致的。性灵的惟一规定是“真”,“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物 真则贵,文亦如此,只有表达真性灵的作品才能流传下去。(2分)由于各个时代有不同的而貌,因而反映 时代真面貌的诗歌必然,而且应该有变化,所以袁宏道又主张诗歌要“变”,变是真的必然结果。(1分)。 袁宏道的“性灵”说对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有一定影响(1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袁宏道诗 文论选”)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 到周朝衰亡,秦朝兴起,废弃了(设立)采涛官(的制度),上而的统治者不用(采舅1)诗歌来补救考 察时政的得失,下而的诗人百姓也不用作诗歌唱来宜泄疏导民情

8、。于是使得谄媚歌颂的风气兴盛了,补救 缺陷的道路丧失了。在此时诗经“六义”的传统开始削弱了。到了南朝的梁、陈之际,诗歌大都 不过是吟弄风雪花草而已。唉!风雪花草这些东西,诗经二百篇中岂舍弃过吗?(当然没有!)只是看用得 怎么样罢了。比如,“北风其凉”,是借北风的严寒来讽刺卫国统治者的残酷暴虐啊,“雨雪霏霏”,是用雪 来怜悯征役的痛苦啊;“棠棣之花”,是受到花的感触而讽劝兄弟啊;“采采苯苜”,是赞美妇人有子的欢乐 啊。(这些风雪花草)都是受到此物的感发,而寄托着另外的意义。与此相反的作法,(难道)可以吗!(当然 不可以!)这样说来,“惊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的诗句,美

9、丽倒是美丽了, 只是我不明白它们讽谏寄托的意义何在!所以只不过是我所说的吟弄风雪花草而已。在此时诗经“六义” 的传统已经完全丧失了。(10分)2. 在这段文论里,自居易批评了 “周衰秦兴”之后,特别是齐、梁时诗歌创作的弊端在诗经“六 义”传统的消亡丧失,提出了他的诗歌“美刺”观,主张诗歌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是正确 的。但是,他把谢眺“馀霹散成绮,澄江净如练”这样的千古名句都看成是“嘲风雪、弄花草”,那就过 于偏激了,说明他对诗歌作品应该讲究含蓄蕴藉,讲究辞藻美重视不够,他的一些诗歌作品过于直白浅露, 与他的这一涛沦主张不无关系(10分)O四、问答题1. 答题要点:(1)“实录”是

10、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 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5分)(2)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写本朝史,但对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和当代皇帝汉武帝刘彻的描写就既不无原则的歌颂,也不凭空的批评,而是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o (15分)(3)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 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 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

11、诗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5 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司马迁文论选录)2. 答题要点:(1)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里提出了 “风骨”的概念,但“风骨” 一词究竟何义,历来学者说法 不一。近代学者黄佩在文心雕龙札记)里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言倘意赅,但似乎仍然没有说透。 (5分)(2)风骨篇中说:“悟张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英先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 骏爽,则文风清焉。”可以看出,刘勰的“风”固然是文意,但不是一般的文意或内容,而当是表现得鲜 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固然以文辞为本,却也不是一般的文辞,而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o (10 分)(3)从某种意

12、义上说,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普遍性的艺术风格(不是表达作家个性的一般意 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是文学创作中作家须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和 形式上应具的风貌。(8分)(4)“风骨”的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世诗人、诗论家常常标举“风骨”以反对和矫正柔靡卑弱的 文风。(2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刘勰文心雕龙选录”)3. 答题要点:(1)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一文里提出了 “童心”说,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他说:“童 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是不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他认为, 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首要价值

13、标准.只要有童心,“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 文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15分)(2)李贽生活的明代后期正是前后七子复古模拟之风盛行的时候,复古派强调复古模拟,不能表达作 家的真实思想感情,李贽提倡童心正与复古派的理论观点相对立,起到了反对复古模拟风气的作用。(5分)(3)李贽的-重心”说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也间接地影响了清代袁枚的“性 灵说。(5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李贽文学论著选录”)说明:1. 填空题出现错别字,该空算错,不得分,2. 有的填空题的两个答案不能颠倒,颠倒算错,不得分,3. 名词解释题、翻译题、问答题每两个错别字扣一分,同一大

14、题错别字扣分不超过3分;4. 名词解释题、翻译题、问答题不要求与本答案字句相同,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得分;5. 所有题目,学生回答与本答案不同,但确有根据的,有所发明的,都算正确,应该得分;6. 第四大题中,三题皆答者,只以第1、2两题记分。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库及答案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和“知人()”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2. 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3. 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

15、发乎(),止乎()”的 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4. 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 “文以()为主”的著名 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5. 钟峰的诗品序说:“故诗有三义焉:()。文已尽而意有余,()也;因物喻志,()也;直书 其事,寓言写物,()也。6.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 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 “()”论。7. 教材指出:严羽在他的论诗著作里以禅喻诗,借用佛教禅宗的话语,提出了他诗歌理论的 核心内容“()说。8. 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 “”说,这一理论观点成为后来的公安派“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9. 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客体与“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10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 美,一宏壮也。”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 (钟蝶的)“滋味”说2. (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